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儒学简说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由诗入道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徐醒民教授 ( 字号:   )

诗三百篇最要紧的就在这个真字,学诗学得这个真字,言行思想无不率真,便是由诗入道。

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最能陶冶性情,使人的喜怒哀乐皆能中节,如礼记经解篇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不但如此,论语季氏篇说:“子曰,不学诗,无以言”,阳货篇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学诗有这幺多的好处,所以孔门弟子以及后世读书人,都把诗学当作一门重要的功课。

孔子所说的诗,或其所称的“诵诗三百”,就是后来五经中的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另加有目无诗的六篇题目,则为三百一十一篇,惟通常只说三百零五篇,如取整数,则说三百篇。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古代的诗有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取其可以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颖达毛诗正义不信古诗有那幺多。后有不少人怀疑孔子是否如司马迁所说那样删诗,但因年代久远,殊难考证。

秦始皇焚书坑儒,三百篇付之一炬。然而秦火能烧刻写在竹帛上的诗,不能烧记诵在人心的诗。到了汉朝,三百篇再传于世,所传的虽有今古文之别,但经文无大差异,只是古文诗多一篇序文而已。那时传今文诗的有三家,一是鲁国人申培所传,名为鲁诗,一是齐国人辕固生所传,名为齐诗,一是燕国人韩婴所传,名为韩诗。三家诗各有训传,后来仅存韩诗外传,其余皆亡。古文诗便是现在十三经中的毛诗。汉书艺文志说是毛公所传,源于子夏。郑玄诗谱说,鲁人大毛公为训诂,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鲁国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隋书经籍志说,毛 苌作传。四库全书提要考定作传者是毛亨。

诗序作者是谁,史籍所记不一。序文分置于三百篇的各篇之道,分别说明各篇诗旨,但关睢篇序特别长,其中包括总论三百篇要义的文字,因此古注称这一部分是大序,单说关睢篇的是小序,而分置于其它各篇之前的序也都称为小序。朱子因为反对小序,所以在他的诗经集传里不用诗序。但四库全书提要认为,诗序可昭六义渊源,不能舍弃。诗序大序中揭示的六义,就是周礼所列举的“风赋比兴雅颂”。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所谓异体,就是国风、小雅、大雅、周鲁商颂等不同的诗体。所谓异辞,就是赋比兴三种不同的修辞方法。朱子诗经集传解释,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六义是学诗的门径,各家注释无非由此引人而入。

学诗除须了解六义之外,更要注意孔子的诗论。论语记载孔子论诗的有好几章,为政篇理的一章最重要:“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三百篇的诗眼就在此章。“思无邪”是诗经鲁颂駉篇中的一句诗文。程树德论语集释引项氏家说,考证“思”字是语助辞;又引郑氏述要,考证“邪”字不是邪恶之邪,而是“徐”字,例如国风中的北风篇“其虚其邪”,汉人引用多作“其虚其徐”,因为“邪徐”二字古时通用;又引惠栋等人本于诗传“虚,虚徐也”,以为“虚徐”二字一义,徐字即是虚字。是故“无邪”就是“无虚”。诗三百篇皆无虚意,全为真情流溢之作,也就是书经虞书所说的“诗言志”。孔子提出这一言,犹如画龙点睛,点出诗的原理。

诗惟无虚,始能感人。例如小雅蓼莪篇:“父兮生我。毋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雇我、复我。出入腹我”。这些诗句,虽用赋的表现法,平铺直叙,而且用了这幺多的我字,但字字扣人心弦,令人回想幼年,受于父母之爱,的确如此,由是深感“谷报之德,昊天罔极”。晋朝王裒丧亲之后,读诗读到这一篇,往往悲痛流涕不已。他的门人因而废读蓼莪之篇。他如所抒夫妇、兄弟、朋友等各种情感的诗,在风雅颂中随处可见。诗能如此感人,除了必须以赋比兴的方法表现外,就凭诗人把握诗的原理,表现毫无虚伪的真情。诗三百篇最要紧的就在这个真字,学诗学得这个真字,言行思想无不率真,便是由诗入道。所以孔子注重诗教。所以三百篇称为诗经。

学诗自汉以来即须藉助于注释。毛诗最古的注释是毛亨撰的毛诗诂训传,后加郑玄笺,孔颖达疏,这就是现在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这是毛诗的基本注释。他注太多,可以选读清陈启源撰毛诗稽古编,清傅恒等撰诗义折中,明陈第撰毛诗古音考,吴陆玑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日本竹添光鸿撰毛诗会笺。

下页:孝为仁德之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