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历代大儒 < 儒以修身 < 儒家文化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关学开山 张载
来源:儒家人物 作者: ( 字号:   )

张载(1020—1077)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他家居关中,他开创的学派后人称之为关学。张载的关学与同时代周敦颐的濂学,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的闽学,并称理学四大派。封建王朝在张载死后给予了他崇高的荣誉二宋理宗封他眉阝伯,“从祖孔子庙庭”。明清两代,张载的著作都被认为是理学的代表作,是开科取士的必读书。他的学派和他的哲学思想,在宋以后的中国文化中有重大影响。他创设的、“以气为本”的唯物主义宇宙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以气和阴阳说明世界运动的哲学体系。

研百家之学归六经之业

张载字子厚,祖上世代居大梁(开封)。他的家庭是一个仕宦世家。祖父张复,在宋真时任过给事中、集贤院学士等职,后赠司空。父亲张迪,在宋仁宗朝官至殿中丞,出知涪州,后来就死在涪州任上。父亲死时,张载和他的弟弟张戬都很年幼,没法回故里,于是侨居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乡),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张横渠。

张载幼年早熟,父亲还在时,他刚开始从师读书,就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志向和学习的自觉性,得到家人的赞赏。父亲死后,环境的锻炼,更养成了他一种自立精神。他刻苦地学习,兴趣非常广泛,当时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他都加以广采博收。他与陕西分阝县人焦寅关系很密切。焦寅喜欢研究和讨论军事问题。年轻的张载也喜欢议论军事与边防问题。因为当时的陕西一带,正受到西北边的西夏国的侵扰。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21岁的张载决心投笔从戎、立功边陲。他给当时的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地区军务的范仲淹写信,表示愿意联络一些人,攻取被西夏占领的洮西之地(现在的甘肃一带)。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学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从信中看到这个青年有远识,能成大器,就勉励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引导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范仲俺的指导,对他以后走向学术道路,有很重要的影响。

张载按范仲淹的指引,读完了《中庸》,但他并不感到满足,他坚持在学术上进行自己的探索。他研究《老子》、《庄子》和道教的书籍,也阅读佛教的著作,经过研究和比较,最后他还把自己的学术放在儒家文化,以儒家的六经为依归。

两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地位有所降低,佛教、道教盛行,到隋唐形成三教并行的局面。经过唐末五代的大动荡,人们感到:传统儒学无论是章句之学或者是天人感应理论,都不能继续担负起维护纲常名教、维系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任务。而佛、道二教崇尚虚无、不涉实际事务,更不适合社会政治的需要。重新确立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价值体系,就需要对儒学进行再创造,这是北宋时代的文化思想界的任务,范仲淹关于读《中庸》的指导反映了这种时代的思潮。年轻的张载,他开始并不愿意把自己的学术局限在儒学一家之内,他要探索,要比较,因而广采百家之学,最要的是佛教和老庄。一个是外来文化,经过晋、唐时代在中国迅速的传播,已经能与儒家争席。另一个自先秦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附在它身上,产生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张载和同时代的周敦颐、二程兄弟,都无例外地研读过佛、老著作并从其中吸取了哲学营养。他们都看到过去的儒学,只讲伦理、政治与人事,而与宇宙本体论脱节的倾向,所谓天人二本。于是他们在批判佛道之学空虚不涉世事的同时,又学习了佛道思想建立在哲学本体论上的方法,来解决儒学体用分离的问题。

张载努力学习当时的各种自然科学,他不象周、程那样从佛道二家吸取宇宙本体论的内容,而是决心走自己独立的学术道路。他把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结合到儒家的哲学中,从儒家六经中讲宇宙论哲学最多的《周易》入手,撰写了《横渠易说》,这是他创立自己哲学体系的开端。《宋史·张载传》说他元花初年曾经到京城讲学,坐在虎皮椅上讲《周易》,听讲的人很多,可见他对自己的思想和学术是很自信的。

张载的学问没有系统的师承,他从无所不学到返归儒宗,与范仲淹的引导有一定关系。他研读佛道而不援用佛道的思想内容,却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周易》为理论框架建构自己的体系,与关中传统的学风有一定联系。早于张载的关中学者如申颜、侯可等人,他们的特点也是注重自然科学,讲求学贵实用。张载虽然与他们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但地域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张载的学术,主要来自他自己刻苦的学习和探索,在构造新儒学的潮流中,能开风气之先,也得益于与同代学人的交流。他与洛阳二程兄弟是亲戚,论辈份,他比二程大一辈,二程称他为表叔,年纪也比二程大十来岁,由于共同的理论爱好,他们之间过从甚密,经常讨论学术问题。就在京城讲易学的时间,他们一起讨论了道学的宗旨。据原是张载学生、后来又为二程弟子的吕大临描写这次讨论的情况说:“先生涣然言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所谓“吾道自足”,一方面是说儒学的道统本来就可以包容一切,不必借助佛教、道教等其它流派。同时也说明张载创立新的儒学体系的信心。后来二程的弟子为抬高自己学派的地位,想把张载的关学说成学自二程,被程颐本人斥为“肆无忌惮”。说张载的学术学自比他少十几岁的晚辈二程兄弟,当然是悖于事理,不过关学与洛学之间有思想交流,这倒是合乎实际。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张载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学术道路。嘉祐二年(1057),他已经37岁了,这一年,他考取了进士,开始走上仕宦道路。

下页:躬行于礼教 经世以致用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