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历代大儒 < 儒以修身 < 儒家文化 :当前
关学开山 张载
来源:儒家人物 作者:

张载(1020—1077)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他家居关中,他开创的学派后人称之为关学。张载的关学与同时代周敦颐的濂学,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的闽学,并称理学四大派。封建王朝在张载死后给予了他崇高的荣誉二宋理宗封他眉阝伯,“从祖孔子庙庭”。明清两代,张载的著作都被认为是理学的代表作,是开科取士的必读书。他的学派和他的哲学思想,在宋以后的中国文化中有重大影响。他创设的、“以气为本”的唯物主义宇宙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以气和阴阳说明世界运动的哲学体系。

研百家之学归六经之业

张载字子厚,祖上世代居大梁(开封)。他的家庭是一个仕宦世家。祖父张复,在宋真时任过给事中、集贤院学士等职,后赠司空。父亲张迪,在宋仁宗朝官至殿中丞,出知涪州,后来就死在涪州任上。父亲死时,张载和他的弟弟张戬都很年幼,没法回故里,于是侨居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乡),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张横渠。

张载幼年早熟,父亲还在时,他刚开始从师读书,就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志向和学习的自觉性,得到家人的赞赏。父亲死后,环境的锻炼,更养成了他一种自立精神。他刻苦地学习,兴趣非常广泛,当时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他都加以广采博收。他与陕西分阝县人焦寅关系很密切。焦寅喜欢研究和讨论军事问题。年轻的张载也喜欢议论军事与边防问题。因为当时的陕西一带,正受到西北边的西夏国的侵扰。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21岁的张载决心投笔从戎、立功边陲。他给当时的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地区军务的范仲淹写信,表示愿意联络一些人,攻取被西夏占领的洮西之地(现在的甘肃一带)。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学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从信中看到这个青年有远识,能成大器,就勉励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引导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范仲俺的指导,对他以后走向学术道路,有很重要的影响。

张载按范仲淹的指引,读完了《中庸》,但他并不感到满足,他坚持在学术上进行自己的探索。他研究《老子》、《庄子》和道教的书籍,也阅读佛教的著作,经过研究和比较,最后他还把自己的学术放在儒家文化,以儒家的六经为依归。

两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地位有所降低,佛教、道教盛行,到隋唐形成三教并行的局面。经过唐末五代的大动荡,人们感到:传统儒学无论是章句之学或者是天人感应理论,都不能继续担负起维护纲常名教、维系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任务。而佛、道二教崇尚虚无、不涉实际事务,更不适合社会政治的需要。重新确立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价值体系,就需要对儒学进行再创造,这是北宋时代的文化思想界的任务,范仲淹关于读《中庸》的指导反映了这种时代的思潮。年轻的张载,他开始并不愿意把自己的学术局限在儒学一家之内,他要探索,要比较,因而广采百家之学,最要的是佛教和老庄。一个是外来文化,经过晋、唐时代在中国迅速的传播,已经能与儒家争席。另一个自先秦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附在它身上,产生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张载和同时代的周敦颐、二程兄弟,都无例外地研读过佛、老著作并从其中吸取了哲学营养。他们都看到过去的儒学,只讲伦理、政治与人事,而与宇宙本体论脱节的倾向,所谓天人二本。于是他们在批判佛道之学空虚不涉世事的同时,又学习了佛道思想建立在哲学本体论上的方法,来解决儒学体用分离的问题。

张载努力学习当时的各种自然科学,他不象周、程那样从佛道二家吸取宇宙本体论的内容,而是决心走自己独立的学术道路。他把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结合到儒家的哲学中,从儒家六经中讲宇宙论哲学最多的《周易》入手,撰写了《横渠易说》,这是他创立自己哲学体系的开端。《宋史·张载传》说他元花初年曾经到京城讲学,坐在虎皮椅上讲《周易》,听讲的人很多,可见他对自己的思想和学术是很自信的。

张载的学问没有系统的师承,他从无所不学到返归儒宗,与范仲淹的引导有一定关系。他研读佛道而不援用佛道的思想内容,却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周易》为理论框架建构自己的体系,与关中传统的学风有一定联系。早于张载的关中学者如申颜、侯可等人,他们的特点也是注重自然科学,讲求学贵实用。张载虽然与他们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但地域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张载的学术,主要来自他自己刻苦的学习和探索,在构造新儒学的潮流中,能开风气之先,也得益于与同代学人的交流。他与洛阳二程兄弟是亲戚,论辈份,他比二程大一辈,二程称他为表叔,年纪也比二程大十来岁,由于共同的理论爱好,他们之间过从甚密,经常讨论学术问题。就在京城讲易学的时间,他们一起讨论了道学的宗旨。据原是张载学生、后来又为二程弟子的吕大临描写这次讨论的情况说:“先生涣然言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所谓“吾道自足”,一方面是说儒学的道统本来就可以包容一切,不必借助佛教、道教等其它流派。同时也说明张载创立新的儒学体系的信心。后来二程的弟子为抬高自己学派的地位,想把张载的关学说成学自二程,被程颐本人斥为“肆无忌惮”。说张载的学术学自比他少十几岁的晚辈二程兄弟,当然是悖于事理,不过关学与洛学之间有思想交流,这倒是合乎实际。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张载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学术道路。嘉祐二年(1057),他已经37岁了,这一年,他考取了进士,开始走上仕宦道路。

下页:躬行于礼教 经世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