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历代大儒 < 儒以修身 < 儒家文化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躬行于礼教 经世以致用
来源:儒家人物 作者: ( 字号:   )

张载一贯的主张是为学须与政术结合,他大力宏扬孔孟儒学的目的就是要有益于实际的治道。关中学风的特点除了重视自然科学外,就是特别重视“以礼为教”。还未及第时,张载在关中已经有很高的声誉,文彦博在长安任通判时,曾聘请他到学宫讲学,得到长安士子的尊重。登进士第后,开始授祁州司法参军,以后又到丹州云岩县当县令,在县令这种亲民之官的位置上,他开始贯彻自己“明礼教、敦风俗”的政治主张。他任云岩县令期间,经常在一个月中选择一个好日子,准备一点酒席,召集乡里的老年人到县衙里来聚会,他亲自向老人们敬酒,目的是要人们学习和发扬养老、尊老的传统,同时借此机会了解民间的疾苦,另外,还要借助这些乡老,传播自己忠孝仁爱的政治伦理观念。他常常发布有关道德教化的“教告”,为了将这些“教告”的内容贯彻到乡民中去,他还经常把基层的乡长们召集起来,当面教谕,再要他们教谕乡里百姓。有时走在路上遇到乡民或者乡民有事到县衙里来,他就要询问某个时间某乡长告诉你们某个事情没有,如发现有些人打折扣没有传达,就要追究这些乡、里基层官吏的责任。

张载倡导的“明礼教”,主要是要推行古代儒家的礼仪制度。首先,他力图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这些礼仪规范。对他的学生门徒,他教他们洒扫应对,携老抚幼之礼;在家里,对未嫁之女,也让他们参加祭礼,熟悉一些日常的礼仪规则。他认为当时民间的丧葬、家祭这些大礼,不合古礼的规则,提倡改从古礼。经过他的倡导与身体力行,关中一带形成讲礼、重礼的风俗,用张载自己的话说:“关中学者用礼渐成俗”。

张载在任地方官期间,注意道德教化的同时,也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际事物,如兴办学校,救灾,发展农业生产。当时北宋王朝经常受到辽和西夏的侵扰,而最高统治者却采取一种防内虚外的治策,致使对外战争经常失败。张载对这种边防积弱的局面感到很忧虑,他青年时代那种为国效命的豪壮气概仍然没有消磨掉。他写了《边议》一文,讨论守城、积蓄、择帅、用将、养兵等边防问题。在渭南时,他直接为渭帅蔡子正出谋画策,对西夏的入侵提出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他曾经提出在边防城市实行族闾邻里自保的办法,这个办法是让乡民自己武装起来,保家卫国,“听其依山林、据险阻,自为免患之计”,即可以克服朝廷国防费用庞大而边防兵力又不足的困难,又使老百姓无颠乱之忧。这个兵民结合的主张,对于保卫国防诚然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办法,但一心只考虑自己统治是否稳固的赵宋皇朝,不会采用这种武装乡民的大胆主张。张载这些建议和主张表现出他为学注重实用的精神。

他长期生活在基层,十分了解民众的疾苦,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国势,贫富尖锐对立,社会危机四伏,他深深地感到不安。遇到灾荒年景,看到老百姓饿死道路的惨状,他常常对案不能食。家中的人看他吃的粮食太粗糙了,想给他舂一下,舂细一点,他告诫家人说“到处有饿死的人,我们吃粗粮蔬菜都应感到惭愧。”他试图从古代儒学的政治理想中,寻求一种改造社会的方案,这于熙宁变法的改革思潮是同步的。不过在具体方案上,他却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方针。

熙宁二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相,准备实行变法。御史中丞吕公著向神宗推存张载,说他“学有本源”。神宗于是召他进京,与他讨论治国之道。他阐述了自己以三代之治为目标的政治理想。他认为“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已”。托古改制是古代改革的传统模式,王安石变法也是拿《周礼》作依据的。神宗听了他的话很赞赏,准备立即重用他,但他推辞了,说他刚从外任上来,不熟悉朝政,等观察几个月以后看能不能有所贡献。以后王安石又找到他,请他出来参与新政。他说:“朝廷将大有为,天下之士愿与下风,若与人为善,则就敢不尽,如教玉人追琢,则人亦故有不能”,委婉地表示自己的主张有所不同。张载的改革主张和王安石的变法在改变贫富不均这一点是相同的,但方法和手段却不相同。王安石首先是以法律手段,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这样就侵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但这些新法也没有马上给农民带来解决贫困的实惠,同时,变法与守旧,新党与旧党,南派与北派的斗争又交织在一起,使得斗争更加复杂。在这场斗争中,张载虽然采取中立的立场,但他原来的关系却与旧党比较接近。于是,王安石命他到浙东审理一个案件。第二年,案件审理完了,回朝复命,正碰上他的弟弟张天棋上书反对变法受到贬职的处分,他感到很不安。他的做官本来是为了贯彻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激流勇退,辞官回乡,继续他的学术探索。

张载的改造社会的方案,也是从《周礼》那里找到根据的,他与王安石不同的是,他要恢复古代的井田制来解决社会的贫富不均问题。他说:“治天下不由井地,终无由得平,周道止是均平。”他想从土地制度入手,根本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他认为变法是应该的,但王氏变法的具体过程失之急躁和烦苛了,“变法须是通,通其变使民不倦”。

他的恢复井田制方案的具体内容是:把土地收归国有,然后按照古代的井田法把天下之地“棋布画定”,分给农民。分得的土地不准出租和招佃,由国家统一征收十分之一的税收。地主不准多占土地,为了照顾原来土地多的地主的利益,就按照他们原有土地的多少、分给他们做一个田官,这些田官可收一定区域土地的什一税,所以也会赞成改革。任命地主为田官的办法,只是在土地国有化过程中施行。过一二十年后,田官就要择贤,不能世袭了。这个既要平均又要维护等级制的改革方案,充满理想色彩。因为张载没有接近过政治权力的中心,这个方案,也基本上是纸上的计划。他回到关中隐居后,还试图和朋友们一起买一些困地来进行这个井田试验;他说:“纵不能行之天下,犹可验之一乡”。他的计划是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后,广储畜、兴学校、成礼俗、救灾恤患、敦本抑末,实现所谓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这与他学术上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目标是一致的。试验虽然最终未能施行,但张载对他的理想一直是深信不疑的。

与井田制联系在一起的是古代的分封制,由于宋以后皇权专制的越来越加强,所以从宋到明不断有学者提出恢复井田制,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这样的问题。黄宗羲甚至从屯田论证井田制的可行性。其目的是想增加地方自治的权力,以克服越来越强的集权造成的种种弊病。与之同时,则把维护等级制度的忠孝伦理建立在血缘宗法的社会关系上。张载提出:“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他的改革方案,既有民本主义和大同理想的内容,又要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与宗法伦理,这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基本格局。作为理学的创始人,在这个总的社会政治理想方面,他既是真诚的信仰者,又是注重实际的推行者。

下页:求新创关学 破矩超前人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