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教哲学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周敦颐描述儒家宇宙万物的化生图式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北宋之前的儒学对宇宙万物这一天道缺乏严谨而系统的论述,未能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由于这一巨大缺陷,儒学一直受到释道的攻击,并因还击理论的苍白而败下阵来,失去主导地位而陷入困境。即使有隋唐两朝的力挺,再加上韩愈专门开展排释兴儒的古文运动,儒学也未能借机恢复元气,重新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唐朝兴儒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唐人骨子里的潜意识则是藐视儒学仁义礼教,缺少儒家礼教的规矩和气度。就连自称“儒士”的杜甫,居然也喊出了“儒术于我何有哉?孔孟盗跖俱尘埃!”“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可见儒学在唐代地位的沦落。

直到北宋周敦颐的出现,儒学的命运才出现重大转机。他把儒学理论的视野转到了宇宙自然上,以“太极”、“无极”两个范畴为基点,描述了宇宙万物化生图式,从而弥补了儒学的短处,使之第一次成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体系。周敦颐的宇宙化生图式集中体现在《太极图》及《太极图说》中,“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生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这样,周敦颐构建了“太极(无极)-阴阳-五行-万物”的图式。同时,周敦颐又进一步解释说: “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上述图式又可以逆变成“万物-五行-阴阳-太极(无极)”图式,两个图式可以正反顺逆推理,使得“无极而太极”同时蕴含着生成论和本体论两层含义,周敦颐的“天道观”因此而建立。

周敦颐《太极图》及《太极图说》,是儒学系统阐释宇宙自然的开端,揭开了儒学思想史上新的一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提升儒学的思辨水平。思辨不足,是儒学的另一个短处。周敦颐融《周易》的“太极”与《老子》的“无极”于一体,形成《太极图》及《太极图说》,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从而把儒学的思辨水平提升到了新的境界。周敦颐构建的宇宙万物化生图式,涉及宇宙本体与原始实体、天地、四时、万物等几个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的统一过程。“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周敦颐肯定了宇宙万物化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此前的儒学中尚无人如此清晰地说过。周敦颐的思想学说中还内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规律。“动”与“静”、“一”与“万”、“阴”与“阳”等对立范畴,有机地融合在其宇宙生成图式中,并给予了深刻的阐释。周敦颐以他的辩证思维能力,把儒学的思辨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儒学从此一改“跛脚”形象,获得了重生。周敦颐的思想影响很深,此后理学家所倡导的本体论和发展观大多源自周敦颐,围绕“无极”、“太极”、“阴阳”、“动静”、“一万”等范畴进行再认识而构建的。这也就是周敦颐能从宋初众多理学家中脱颖而出,成为“理学鼻祖”而得到后世广泛推崇的根本原因。

下页:周敦颐提出心性本体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