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儒家礼教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礼记》之“礼”概说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礼记》记载的内容多是从儒家思想出发, 或解说《仪礼》大义, 或记述各种礼制, 或记述日常生活礼节等等。另外, 还有许多冠以“子曰”的孔子言论, 但大多是以孔子之名表儒家思想之义。

“礼”包含的内容、指向的对象都非常广泛。如《曲礼》篇,郑玄《三礼目录》云: “以其记五礼之事: 祭祀之说, 吉礼也;丧荒去国之说, 凶礼也; 致贡朝会之说,宾礼也;兵车旌鸿之说, 军礼也;事长敬老、执挚纳女之说, 嘉礼也。”也就是记琐碎细小的礼节;《檀弓》、《曾子问》、《丧服小记》等专记丧礼;《内则》则是专门详细地叙述夫妇之间、媳妇与舅姑之间的礼。关于“礼”的含义、细节、形式、讲究等散见于各篇之中, 这里仅对《礼器》篇的内容略陈概述。

孔颖达《礼记正义》引郑玄《目录》云:“名为《礼器》者, 以其记礼使人成器之义也。”郑玄在篇名下作注: “礼器, 言礼使人成器, 如耒耜之为用也。人情以为田, 修礼以耕之, 此是也。”礼是使人成器的途径、工具, 就像耒耜之于耕田。“君子有礼, 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 鬼神郷德。”可见礼的重要作用。

《礼器》认为礼的根本是“忠信”, 外在载体是“义理”, 礼要忠信与义理皆备。“礼也者, 合于天时, 设于地财, 顺于鬼神, 合于人心, 理万物者也。”把不当时节或某地不该有的东西, 如在山中把鱼作为祭礼, 在湖泊旁边却以鹿、猪为祭礼, 君子认为这样不是真正的礼, 鬼神也不会享受, 因为这不符合圣人制定的礼仪。根据该地的广狭、物产的多少确定祭礼的薄厚, 随着收成多少的变化而变化, 才能体现忠信与义理, 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正如后文关于礼的大小显微所言: “礼有大有小, 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 小者不可益, 显者不可揜, 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其致一也。”定礼有原则, 不可随意增删。礼仪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 注意礼的区别, 做到不恣意妄为, 才是真正的守礼, 只有这样才是忠实于礼, 才不会有越礼的行为。

《礼器》认为礼有以多或少为贵者, 有以大或小为贵者, 有以高或下为贵者, 有以文或素为贵者, 并分别列举了这八种礼的具体事宜。这是礼仪在纵向上的变化。但是如上文所说, 万变不离其宗, 即对礼的忠信、诚实。横向看, 即单从这些多少大小高下文素中的某一个方面说, 也有各自的差别。这是从君王到士大夫的区别, 也是礼之“文”即“义理”的差别。“殷周以来的仪礼, 无论从祭祀对象、祭祀时间与空间, 以及祭祀的次序、祭品、仪节等等方面来看, 都是在追求建立一种上下有别、等级有次第的差序格局。”换句话说, 就是形成了严格的阶级差别。比如: “礼有以多为贵者: 天子七庙, 诸侯五, 大夫三, 士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 诸公十有二, 上大夫八, 下大夫六。”“礼有小为贵者: 宗庙之祭, 贵者献以爵, 贱者献以散, 尊者举觶, 卑者举角。五献之尊, 门外缶, 门内壶。君尊瓦甒。此以小为贵也。”“礼有以高为贵者, 天子之堂九尺, 诸侯七尺, 大夫五尺, 士三尺。天子诸侯台门, 此以高为贵也。”这些礼仪的规定都很显然地列出了天子、诸侯、大夫、士的等级顺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礼器》的两个中心词, 即“忠信”和“义理”。礼之所以能使人成器, 关键在于它以忠信为本, 把握适度。这样也才能显示出礼的“反本修古, 不忘其初”的作用, 进而“培养一种遵循仪节的自觉习惯”。对于礼的忠诚, 也就是对于既定社会秩序的顺从;不逾越礼, 才能安于天明、君主、上级的安排与领导。这也是古代大力阐述礼仪, 提倡礼的目的所在。

同其他经书一样,《礼记》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礼仪,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阶级统治的产物, 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烙印。但是从历史、文化等角度看, 它记述和阐释的各种礼制,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

下页:儒教教化体系的重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