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儒家文化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蘧伯玉见重于孔子表现在六个方面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一)蘧伯玉年长孔子近30岁,当孔子青年出仕为官时,蘧伯玉早已是卫国的贤大夫了,而且世人皆知,名满天下。卫国孙林父、宁殖赶卫献公下台,请蘧伯玉参加,蘧伯玉严词拒绝,且从近关出走,被历代称颂为“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的舒卷有道精神已誉满列国,而此时的孔丘还只是一个五六岁的顽童。

(二)蘧伯玉与孔子二人治国方略相同,都主张施仁爱于民,以德治国。二人的不同点则在于蘧伯玉的治国方略,得以用于实践,得以实际运作,其在国人和列国诸侯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而孔子在春秋末期,其政治抱负始终未能实现,不论开始时任鲁国管仓廪一类小官,也不论到后来任大司寇,他的远大抱负也未能得以用于实践,不得不自动辞职而周游列国。正是在与蘧伯玉交往后,他的理论才从蘧伯玉的实践中得以进一步总结、升华。

(三)在春秋末期,孔子远没有蘧伯玉的影响深远。蘧伯玉从任职大夫直到执掌相位,不仅在卫国,就是在整个春秋后期列国的政治舞台上,其影响都是直接的、重大的。正因为他的执政有方,吴季札才发出了“卫多君子,国无患矣”的感叹。正因为他以德治国,将卫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才使逐渐强大的赵简子不敢随便动兵侵犯。而孔子在鲁国,除了遵守周礼而享“周礼尽在鲁”的美誉外,政治上始终影响不大。

(四)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其中10年在卫国,而住在蘧伯玉家就达9年。以孔子一贯主张志不同则不相交的交友逻辑,说明蘧孔二人心意相投,而蘧伯玉的政治主张与实践又深得孔子的倾慕与赞许。可以这样说,孔子住在蘧伯玉家9年,是他们互相切磋的9年。更准确地说是孔子向蘧伯玉学习的9年,也是孔子从知天命到耳顺之年,奠定儒家思想及学派的9年。特别是孔子从陈国回来后再次住在蘧府的后5年,蘧伯玉闲居在家,而孔子授徒著书,思想活跃,其间直接请蘧伯玉指教,更是在情理之中。

(五)就蘧伯玉与孔子二人的成就论也有高低。蘧伯玉以其高尚人格、君子风度,在当时享誉诸侯。可惜其思想和言论没有形成文字、著作未流传下来。如果这些都有的话,其结果又该如何。而孔子在自己的祖国并不得志,不被重用,他的主张在诸子百家形成的前夜,也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被人重视,甚至在秦代出现了焚书坑儒的悲剧,只有到汉代以后才逐渐形成唯儒独尊的局面,这还要感谢其弟子和再传弟子对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如果没有这些弟子,不知将是何结果。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孔子确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以及儒家学派的奠基人,对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无人出其右。但是,孔子并没有掩盖蘧伯玉的光辉。正如台湾出版的《中原文献》所说,春秋时期,“蘧伯玉见重于孔子”。他们二人应是双星并辉。

下页:人皆可以为尧舜 是文庙奉祀教化的理论基础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