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儒家文化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人皆可以为尧舜 是文庙奉祀教化的理论基础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孔祥林 ( 字号:   )

中国教育自古重视人格道德的培养,人格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圣人,成为贤人。中国人崇奉圣贤,但并不认为圣贤是高不可及的,而是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人人都可能够成为圣贤。

“圣”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尚书·洪范》中就有“聪作谋,睿作圣”的记载,据《传》解释说“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在《尚书》中尚无圣人一词,“圣”也没有圣人的概念,而《春秋》中连“圣”字也没有。

《论语》中出现了“圣人”一词,“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从《论语》看,孔子是承认并推崇圣人的,但圣人只是他心目中道德高尚的美满形象,并不是具体的个人。弟子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认为“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也》)圣是最高尚的品德,只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才能称作圣德,就连他最推崇的尧舜都没有做到。正因为圣具有如此高的标准,所以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别人推崇他有圣德,孔子也不承认,“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太宰问子贡“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但孔子并不承认,“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是贫穷的经历使自己成为多才多艺的人,自己并不是天生的圣人。《孟子》中说孔子弟子颜回曾经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颜回也以成为像舜那样的圣人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

如果说在孔子眼中圣人是非常神圣的,并没有可以配得上这一称号的个人,而在孟子眼中,圣人却有许多。他引用有若的话说“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出类拔萃的就是圣人,于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伯夷、伊尹、柳下惠等都被称作圣人,孔子弟子中“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也有了圣人的某些素质,而冉耕、闵损和颜回已经接近圣人。圣人还可以分类,尧、舜、禹、汤、文王和武王是圣王,周公、孔子、伯夷、伊尹、柳下惠等为圣人,圣人中“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下》)。孟子对圣人并不求全责备,他称赞“伯夷非其君不仕,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但又说“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伯夷虽然是圣人中的清高者,但失之于器度太小,柳下惠虽然是圣人中的和顺者,但失之于不太庄重。所以孟子认为圣人是有等差的,圣王中最推崇尧、舜,圣人中最推崇孔子。他引用宰予的话赞扬孔子“贤于尧舜远矣”,引用子贡和有若的话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圣人虽然是神圣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所以当曹交问他“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时,孟子马上回答说“然”,并进一步解释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孟子·告子下》),尧舜之道不过孝悌而已,只要按照尧的行为去做,就能成为像尧一样的圣人。

荀子认为人通过学习可以成为圣人,能否成为圣人全在自己。秦昭王问荀子说:“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荀子回答说:“其惟学乎!彼学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上为圣人,下为士君子,孰禁我哉!乡也混然涂之人也,俄而并乎尧禹,岂不贱而贵矣哉!乡也效门室之辨,混然曾不能决也,俄而原仁义,分是非,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黑白,岂不愚而知矣哉!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岂不贫而富矣哉!”(《荀子·儒效》)。通过学习,人可以由下贱转为高贵,由愚昧转为聪明,由贫贱转为富足。学习学问,能够付诸实践的就是士,勤奋努力、孜孜不倦的就是君子,精通学问的就是圣人。通过学习,人可以成为士,成为君子,成为圣人,只要个人努力,是没有人能够禁止自己的。成为圣人全在自己,学习就可以成为圣人。

宋儒进一步发挥了学习可以成为圣人的观念。周敦颐说“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读书人循序渐进地修养自己,由士入贤,由贤入圣,最后达到天人合德的高度。程颐主张“人皆可以至圣人”(《二程遗书》卷23《伊川先生语》),人人都能达到圣人的境界。朱熹认为学习就能够超凡入圣,“为学须思所以超凡入圣,如昨日为乡人,今日便可为圣人”(朱熹:《白鹿洞书院规训》),人通过学习乡下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经过儒家圣贤的宣扬,成圣成贤就成为士子奋斗可期的目标,朱柏庐《朱子家训》说“读书志在圣贤”,童蒙读物《弟子规》也说“圣与贤,可驯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

下页:人人心中有孔子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