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顾以万机庶政,宜委宰辅,诏命不应数改,乃上疏曰:“臣闻古之圣贤,深原治道,以为经理群务,非一才之任;照练万机,非一智所达。故设官建职,制其分局。分局既制,则轨体有断。事务不积,则其任易处。选贤举善,以守其位,委任责成。立相干之禁,侵官为曹,离局陷奸。犹惧此法未足制情,以义明防,曰:‘君子思不出位。’夫然,故人知厥务,各守其所,下无越分之臣,然后治道可隆,颂声能举。故称尧舜劳于求贤,逸于使能。分业既辨,居任得人,无为而治,岂不宜哉!”(卷二十九 晋书上·百官志)
白话:裴顾认为国家繁杂政务,应责付宰辅统筹处理,已颁布的诏命不应频繁更改,于是上疏说:“臣听闻古代圣哲,深入探究治国之道,认为治理众务,并非仅凭一人之才就能胜任;明察熟练各项事务,也不是单靠一人之智即可达到。因而设置各种官职,划分他们的工作,职责一旦确定则规章制度准确分明。政务不积压,那么他的人物就易于完成。选贤任能,各守其位,各尽其责。立下相互干预的禁令,若有越权而侵犯其他官员职权的降为属官,擅离职守的则按奸臣处理。即便如此,还担心这样做尚不足以控制私情,于是又以道义来明确防范。明确提出:‘君子谋政不超越自己的本分权责。’这样一来,人人都知道他应做的事,各司其职,国君之下没有越权乱分之臣,然后一国之政才得以兴隆,治事之声名也得以远播。所以人们说尧舜为访求贤才而忙碌,因贤才在位而得以安享清闲。职务分工既明,人才到位,适才适所,君王无所为而能治平天下,难道不是很好吗?”
○今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给役殊方,面犹不识,况尽其才力?而中正知与不知,其当品状,采誉于台府,纳毁于留言。(卷三十 晋书下·传)
白话:现在一个地方的读书人多达千余,有的漂泊迁徙到异方,有的供职服役于他乡,地方的中正官连他们的长相都不知道,更何况要人尽其才的知人善任呢!而中正官不论一己确知与否,在划定人才品级的时候,或者采取中央政俯机构的赞誉,或者查照流短蜚长的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