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儒家历史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谈《论语》在朝鲜半岛的早期传播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战国末期,燕人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半岛,并于公元前194年蓷勫了箕氏统治,建立卫氏政权,称为“卫满朝鲜”。此时《论语》已经成书,很可能被卫满等人带入朝鲜半岛。从战国末期一直到南北朝时期,中原及辽东的多年战乱迫使大量中国人避入朝鲜半岛。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难民也可能将《论语》带入。但这些只是推测,直到汉四郡时期,《论语》在朝鲜半岛传播的证据才真正出现。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施行有效治理,史称“汉四郡”。当时《论语》虽不在“五经”之列,但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典籍不可能被忽略,因而被列为“小经”。1992年平壤古墓出土的竹简上写有《论语》的《先进》、《颜渊》二篇的内容。经研究,这些竹简是汉四郡时期乐浪郡下层官吏的随葬品,时间为公元前45年,比河北定州竹简只晚了10年,是迄今朝鲜半岛发现的最古老的《论语》遗存。从竹简的磨损情况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勤奋攻读《论语》,说明《论语》此时已经成为下层官吏的基础教养科目。

朝鲜半岛在公元前1世纪逐渐形成了高句丽(前37-668)、百济(前18-660)、新罗(前57-935)三大政权,史称“前三国时期”。《论语》在这一时期传播的确切记录已经出现,在三个政权统治范围内的传播各有特色。

高句丽建国初期开始用汉文修史。故国川王时期(179-196)的乙巴素任国相(宰相)之前曾经说: “不逢时则隐,逢时则仕,士之常也。”这句话与《论语·泰伯》篇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在句式、含义上很相似,由此能够看出他读懂并有意运用了《论语》。小兽林王二年(372),“立太学,教育子弟。”这是朝鲜半岛设立太学的最早记录。不过,《论语》未见于高句丽子弟所读书目,这说明在当时以《五经》为中心的儒家教育体系中,《论语》还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

百济建国后不久也开始用汉字记事。日本史书《古事记》记载,应神天皇时期(270-310),百济博士王仁带《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赴日本传播儒家思想,很多学者认为这是《论语》在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次隆重登场”。2005年韩国仁川出土了公元3-4世纪百济时期的《论语》木简断片,“这一发现说明,在百济时代关于孔子经典著作的学术研究已经不仅局限于首都汉城,还传播到了周边地区。”武王四十一年“二月,遣子弟于唐,请入国学。”《三国史记》“武官”条载百济设“孔子庙堂”一职,但设立时间和官职高低不详,应当是负责守卫孔庙乃至国学的武官,可见百济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景仰。较高句丽而言,百济的《论语》传播很有特色,在实物、制度方面都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新罗接受儒学以后,将儒家理论用于治国安邦,如《北汉山新罗真兴王巡狩碑》(韩国国宝3号,568年刻成)中有这样一段碑文: “是以帝王建号,莫不修己以安百姓。”其中的“修己以安百姓”一句就出自《论语·宪问》篇。新罗统一半岛前夕的几位国王都重视儒学,加强与唐朝的政治、军事、文化联系。如善德王九年“夏五月,王遣子弟于唐,请入国学。”真德王二年“冬,……遣伊飡金春秋及其子文王朝唐,……春秋请诣国学,观释奠及讲论。”

统一半岛之前的新罗,主要借助“世俗五戒”和“花郎道”思想来传播《论语》,特色鲜明。“世俗五戒”即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临战无退、杀生有择,与《论语》的主旨基本吻合。正是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新罗人在特定场合能够恰当引用《论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624年百济大举入侵,沙梁郡人讷催引用《论语·子罕》篇曰: “阳春和气,草木皆华,至于岁寒,独松柏后凋。今孤城无援,日益阽危,此诚志士义夫尽节扬名之秋,汝等将若之何?”“花郎道”坚守“世俗五戒”,是新罗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独特模式,融三教于一身。人们在贵族子弟中“取美貌男子,妆饰之,名‘花郎’以奉之,徒众云集,或相磨以道义,或相悦以歌乐,游娱山水,无远不至,因此知其人邪正,择其善者荐之于朝。”著名的“花郎”有仇梨、钦春、官昌等人。“花郎道”这种传播《论语》的独特方式在新罗统一半岛后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统一新罗的历代统治者均重视教育。682年,神文王设立国学,并效仿唐朝,将《论语》和《孝经》指定为必修课程,从国家制度的层面确保了《论语》的传播范围、力度及效果,这是《论语》在朝鲜半岛传播史上的重要坐标。圣德王十六年“秋九月,入唐大监守忠回,献文宣王、十哲、七十二弟子图,即置于太学。”惠恭王十二年“二月,幸国学听讲。”景文王九年“又遣学生李同等三人随进奉使金胤入唐习业,仍赐买书银三百两。”这些措施都促进了新罗儒学教育的发展,也有力推动了《论语》的传播。统一新罗还推行了“三品出身制”,以文才选人,《论语》仍是考察的基本项目之一。朝鲜半岛的儒学教育由此形成了新的局面,而《论语》已经被明确列入重点学习、考察的经典行列,其影响力越来越大。

《论语》在朝鲜半岛的早期传播跨越了千年。在传播过程中,历朝历代都看重《论语》中的伦理思想对社会、人生的重要指导意义,强调对“忠”、“孝”思想的体悟、践行。因为当时还同时存在着原始宗教、佛教、道教等思想,所以《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并没有成为朝鲜半岛这一时期唯一的指导思想。

总之,《论语》在朝鲜半岛的早期传播是《论语》魅力逐渐展现的一个过程,它提高了朝鲜半岛的儒学水平,为《论语》在朝鲜半岛的继续传播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也是儒家文化圈里的一件大事,它开启了“东亚汉籍之路”,奠定了儒家思想域外传播的重要基础,是研究儒家文化圈的构成、儒家文化影响的重要证据。(王国彪)

下页:朝鲜族注重传承和发展仁义 礼让 孝道 好学等传统文化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