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历史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今文经学主变革古文经学主复古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如果简括言之,除了书写文字的不同,今文经义与古文经义的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古文派鼓吹周公以及古周礼的严格宗法制度和分封(封建)制度。也就是说,古文派主张效法古制,以古非今——回到周公去!

因此正是古文经学一派把孔子涂抹成一个保守尊周、主张恢复周礼的守旧式人物。例如孔子的《论语》是本来孔子教诲弟子的语录,西汉初叶有多种传本——今文学派有子夏的传本,古文学派则有曾参等的传本。但后来传下来的却只有一个以古文派思想为主体的传本,这就是今传的《论语》。我们在书中通过孔子的那些只言片语所看到的基本是一个守旧顽固、注重道德伦理学的孔子,这也正是古文学派所需要的孔子。

当时的刘氏贵族多数反对汉武帝大破大立的变古改革政策,反对汉武帝实施的削弱贵族诸侯的“削藩”、尊王攘夷、打击匈奴、开疆拓土的大一统政策。

董仲舒、公孙宏等以儒家的今文学术为汉武帝的这些政策提供意识形态支持和辩护。由此而发生了今文一派与古文一派极为激烈的论争。大体而言之,古文经学有贵族主义的倾向,是一脉保守主义的学说。而今文经学则主张应世变法,是主张与时俱进的实用主义学说。

古文学派实际也贬低孔子、子夏以及荀子。他们用《周礼》中的“亲亲”思想与“别嫡庶”的制度,来反对汉武帝实施的选贤能、立考试、破格用人的新制度。汉武帝是让庶民参加考试选拔文官制度的开创者,他将卫青由一个骑奴提拔为大司马(国防部长)、大将军。而名将李广,世代将门,是贵族武士家族出身。却因斩首破敌数字不够,始终未得封侯。刘彻不拘一格选用大批有才能的庶民担任文官,贬抑宗亲贵族世袭的旧制度。这也是今文学、古文学在当时的最大政治分歧之一。

所以汉武帝独尊儒术,所尊的并不是愈古愈好的古儒之道,而是现实需要的子夏、荀子一派鼓吹大一统、尊王攘夷的“儒表法里”之道。今文儒学为削弱诸侯、加强帝权,攻击匈奴提供理论根据,是一种古为今用的新派儒学。

当时对武帝这些政策不满意的一些诸侯王,如河间王刘德等,不管真真假假收集了一大批古书,进献朝廷,要求汉武帝效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书,就是主张实行分封制的《周礼》。

刘德的意思无非是:你刘彻不是依托于孔子经义而变法吗?好,我就献给你比孔子更有圣人资格的周公的古书。《周礼》这书里讲封建、讲宗法,看你尊不尊啊?

刘德是刘彻的异母兄弟,也是曾经与刘彻竞争帝位失败自杀的废弃太子刘荣的亲弟弟(皆为景帝“栗”妃即“丽”妃之子)。刘彻很难再杀他,否则会有灭亲之恶名,会得罪一大批宗室王爷们。刘彻一时奈何他不得,但这种做法也把刘彻气得不行。于是他训导刘德说:“很好啊,原来你是要学周公、文王之道!好,你好好努力!当年周文王靠百里国土而取得了天下,你今日的封地可不只百里,你努力吧!”这话里已经暗含了对刘德的严厉警告——你是不是有篡位的野心啊?!这话把刘德吓了一跳,献书回国后不久就病死了。他死后,汉武帝特别赐他一个谥号——河间“献(书)”王,其实是在讽刺他。

因此在汉武帝时代,对古文学派,中央不予承认,也不感兴趣。对古文经典,一概束之高阁,封存不看,也不让当时的学者们研读。终武帝一代,古文学派一直备受压制,仅仅是一种“私学”,在政治上抬不起头来。(何新)

下页:清初汉学复古及民族主义的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