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官僚作为高门豪族的出现和成为统治阶层,并非一朝一夕事,其 制度是始于东汉品评清议的风气,而定型于曹丕以后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
东汉儒家豪族兴起,遵行周代的宗法和礼教,鼓吹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其基础为古文儒学。古文儒家的道德标准,即所谓礼义廉耻等四纲八维。认为名教之大者,莫过于父子君臣,孝于亲才能忠于君。当这一原则被用于人材的甄选上,便发展出察举征辟制度。士子能否入仕全靠豪族大佬依名教标准来举荐,东汉末这种荐举则变为亲亲相荐的豪族间的游戏,而把寒门出身者基本排斥在外。
这种选任方式发展到极端,便有魏晋两代的“九品中正制”,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高门”。出身高门者与寒门者的阻隔对立愈演愈烈,势成水火了。
曹操出身宦官和商人的家族,年轻时颇受出身高门者之挤压。因此得志后,就着力打击削弱高门豪族。曹操杀出身儒门望族的杨修、孔融,斥逐弥衡,都与此有关。他甚至公开下求贤令,宣称我用人惟才是举,哪怕不忠不孝以至偷金盗嫂之人,只要真有本事,尽管过来!公然挑战和彻底打破了察举征辟制度的儒教标准。
但是儒门贵族的势力在汉末魏晋仍很强大,强大如曹操也无力铲除之。曹操三分天下有其大半仍然不敢称帝,就是怕给天下反对他的力量以集结的口实,担虚名而招实祸。所以当孙权上表拥戴曹操称帝,曹操笑着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到火上烤啊!若天命在我,我也只能当不称帝的周文王。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后篡汉当皇帝,就不得不寻求儒门豪族的支持,于是搞出了保证儒门贵族世袭制度的“九品中正制度”。出身豪族的司马懿是中原儒门豪族的领袖,他乘曹氏子孙孱弱,夺去曹氏手上的皇权。在两晋时代,儒家高门豪族的世袭门阀制度乃达到全盛之局面。
司马懿的篡魏得到高门豪族的支持,更加寒门备受压抑。其大反动,就是八王之乱后数百年的天下大乱、民族大乱、分裂与大崩溃。(何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