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四书蕅益解论语学而篇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为学的次第 学习的纲领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溢栖法师 ( 字号:   )

再介绍第二段,为学的次第。这里面分能学、所学,这是学习的纲领。我们要特别记住,修学要是抓不到纲领,那是免不了要生很多苦恼,纵然不是盲修瞎练,也要走很多很多迂回的路,要吃很多苦头。你看,儒、佛都重纲领。佛法里面,法有教法、有理法、有行法、有果法,“教、理、行、果”都要抓到纲领,你的成就就快了。

能学的,孔老夫子所讲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这五条,与佛法里面所讲的“闻、思、修”这三条是一样,不增不减,只有开合不同而已。孔子所讲的博学,就是佛说的闻慧;孔子所说的审问、慎思、明辩,就是佛讲的思慧;孔子讲的笃行,就是修慧。

“闻、思、修”与“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要怎么个学法?你要是不懂得圣人的意思,依文解意,那麻烦就大了。如果你懂得圣人的意思,就如理如法的修习,那成就很快。

这本书前面“四书蕅益解序”,我举一个证据给大家看看,前面有五行,我念一遍:“蕅益子年十二,谈理学而不知理。年二十,习玄门而不知玄。年二十三,参禅而不知禅。年二十七,习律而不知律。年三十六,演教而不知教。逮大病几绝,归卧九华,腐滓以为馔、糠秕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万虑尽灰,一心无寄。”诸位要注意,“一心无寄”这一句话非常要紧,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讲就是“一心不乱”,《金刚经》里面讲就是“无住生心”、就是“应无所住”,一心无寄就是应无所住。到应无所住了,下面就是而生其心了。怎么生心呢?“然后知儒也、玄也、佛也、禅也、律也、教也,无非杨叶与空拳也”,这是而生其心,到一心无寄的时候是实智禅了。下面一开悟,权智得到了。我举实际上的例子来给诸位说明。

按语:凡夫起心动念皆有“寄”有“住”,念念离不开欲望、习气、烦惑、名利……,所以权实二智不得显现。世间小道学问智慧,佛门称之为“世智辩聪”,不但不能开启真正智慧,反有遮障之弊。儒学佛学皆是心学,皆为大道。

下页:朝暮课诵与闻思修三学三慧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