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家风家训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张英家训:治家之道 谨肃为要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在教育子孙时,极其推崇张英的《聪训斋语》家训,并将其与圣祖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相提并论,称其“教家者极精”“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足见张英家训的价值,及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张英(1637-1708),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曾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为康熙朝政坛上之风云人物。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后来位极人臣的儿子叫张廷玉,张家可谓权倾朝野。康熙曾评价张英“老成敬慎,始终不渝,有古大臣风”。

张英虽位高权重,却始终以“敬慎(恭敬谨慎)”处事。某日,张英穿朝服出门,却不知当天是一个忌日。此时,巷口有一人说到:今天是忌辰。他听到后急忙回家将朝服换掉,对这个提醒的陌生人心存感念。即便是在他晚年退居乡里时,也处处以居家老人与乡民来往,即使出行路遇担柴人也会主动让路。张英能做到如此谦让,与其为人处事一向谦虚谨慎密不可分。他以此为家训教导家人,在写给子孙的《聪训斋语》讲到“治家之道,谨肃(谨慎恭肃)为要”。他告诫子孙说,你们既然都享受了衣食富足无忧的福泽,就更应该做到敦厚谦谨、慎言守礼。这便是张英富有远见的地方。他深知“一家温饱,千家怨忿”,位高权重之家更容易受到各种责备、妒忌、怨尤、毁谤、讥刺等攻击,“有荣则必有辱,有得则必有失,有进则必有退,有亲则必有疏。”

如何做到谦虚谨慎?张英以古语“终身让路,不失尺寸”的道理教诲子孙,也就是一生懂得谦让的人,最后并不会有什么损失。想要做到“忍让之道”,先须从小事做起,且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他告诫子孙,一个人只要一言一行都想着有益于人,而不是有损于人,人们就会望之如鸾凤,视之如珍贵的人参茯苓;必然会为天地所护佑,鬼神所折服,而享有更多的福分了。因此,只要能一直保持谦和谨饬的作风,人们自然会诚服,自己的名声也会逐渐响亮。

张英在《聪训斋语》家训中再三强调谦让有益无损的道理,并直斥世人所认为的对人谦让就会受人欺侮的言行是十分荒谬的。在他看来,自古只听说忍与让能够消除无穷的灾晦,却没有听闻忍与让会反招祸患。他深明“吃亏是福”的辩证哲学,“每思天下事,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凡事最不可想着占便宜,一个人把便宜全占了,则人们的怨恨也就集中于他身上;待把便宜丢掉,人们的怨恨也就随之消弭;“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常持此心,深明此理,自然心平气和”。

张英的这些家训在后世子孙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子张廷玉便在给儿孙的家训中自述对《聪训斋语》家训“终身诵之”,并在为官处事中进一步发扬了谦虚谨慎的作风。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科举考试,举行廷试后,考卷进呈雍正皇帝,被钦点为一甲探花。待拆卷后,雍正才知他是张廷玉之子,遂遣内侍传谕张廷玉,告知其子得中探花。张廷玉随即觐见皇帝,表示他家“世受皇恩,无所不极”,对其子取中探花坚辞不受,并请将此功名让于天下寒士。雍正深感其义,遂将张若霭改为二甲一名,并宣谕对张家父子大加赞赏,以表彰其“谦谨之诚”。上谕中对张英子孙三代充斥赞誉之辞,称张英为官数十年,清忠和厚,始终不渝;对张廷玉则以上古虞舜时期的名臣皋陶、夔相期许;并赞许张若霭秉承家教,能有这样的成就不仅是张家的喜事,也是国家的喜事。这显然对张家谦虚谨慎的家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张英家族深受康雍乾三位皇帝的青睐,素有“父子双宰相”“三世得谥”“六代翰林”等赞誉,这与张英“治家之道,谨肃为要”的家训不无关系。后人曾谓“张氏当隆盛时,其子弟无不谨敕谦约,可为大臣家法”。曾国藩亦将张英的家训寄予侄子曾纪渠,并赞许侄子“恭敬谦和,德性大进”。这也算是张氏家风的深远影响。

下页:周汝昌:族谱管窥儒学家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