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家风家训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桐乡张履祥:耕则良农 读则良士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芝,浙江桐乡人,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今桐乡市龙翔街道杨园村),学者称杨园先生。张履祥是明清之际的大儒,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农学家,其著作被后人编订为《杨园先生全集》,包括《备忘录》《训子语》《补农书》《近鉴》《言行见闻录》等,共十六种、五十四卷。

张履祥是清代入祀孔庙的九人之一,其少时家贫,力学苦读,初受业于刘宗周,后专意程朱理学。明清鼎替,张履祥隐居家乡教书,躬耕自给。他的学术以仁为本,以修己为务。其学风“正大”,践履“笃实”,三百多年来对浙西一带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故张履祥及其友人、后学被称为“杨园学派”。

《训子语》

张履祥晚年得子,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教育子孙的使命,“每见世之迟暮得子,多至失教,以覆坠厥世,贻笑于人”,故而撰写了《训子语》一书。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祖宗传贻积善二字》《子孙固守农士家风》《立身四要》《居家四要》等四章,下卷包括《正伦理》《笃恩谊》《远邪慝》《重世业》《承式微之运》《平世以谨礼义》《恂恂笃行是贤子孙》《要以守身为本》等八章,共十二章,每章又分若干条,全书共143条,两万三千多字。

《训子语》中的家训思想有两个特点。其一,“耕读”,书中指出耕与读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所以,张履祥倡导子孙后代做一个良农、良士,耕读相兼,耕田治生而不忘读书修身。其二,“勤俭”,《训子语》中说立身之道在于“爱敬勤俭”。勤,不只是为了做事,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德;俭,不但可以养德,还可以养身,修养身心。

该书影响深远,乾隆时理学名臣陈宏谋评价说:“先生以躬行所得,为训子之语。事不越于日用伦常,理惟主于忠信笃敬,实为立身行己之极则,所宜家置一编者也。”并将之收录于著名的《五种遗规》,作为童蒙教育读本。

张履祥家训摘编

人家不论大小,总看此身起。此身正,贫贱也成个人家,富贵也成个人家,即不能大好也站立得住。若是此身不正,贫贱固不成人家,富贵越不成人家,无论悖常逆理,祸败立至,即幸而未败,种种丑恶,为人羞耻不可言矣。所以修身为急,教子孙为最重。

凡做人,须有宽和之气。处家不论贫富,亦须有宽和之气。此是阳春景象,百物由以生长,所谓“天地之盛德气也”。若一向刻急烦细,虽所执未为不是,不免秋杀气象,百物随以凋殒。

名节不可不自爱……行止语默,辞受取与,去就出处,生死存亡,无大小一裁乎义,而无所游移瞻顾,斯为自爱之实。义即命也,不知命,不知义,枉为小人而已。

率素履攸行,耕则良农,读则良士;学古训有获,勤以养德,俭以养身。

人家不论贫富贵贱,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是好人家。懒惰则废业,恣肆则近刑,淫逸则败门户,丧身亡家,蔑不由此。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其严者,岂必事事皆当?宽者,岂必事事皆非?然贤不肖之分恒于此。严则督责笞挞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气,收束其身心,诸凡举动,知所顾忌而不敢肆;宽则姑息放纵,长傲恣情,百端过恶,皆从此生也。

祖、父用心果能终身不忘,先世家法苟能遵守弗失,传之久远遂成家风,子、孙便易得好,好则又能及其后人矣。

此志一定,便须实做工夫,以必求其如我所志而后已。日用之间,一切外诱凡可以夺志者,力屏绝之。如耳之于声,目之于色,口之于味,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佚之类,固有不知其然而浸淫入之者。惟有猛提此志,一发深省曰:“吾志为何,而以是自丧乎?”则于学也,将有欲罢不能者矣。

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当为可有不可无之人。以一家而论,一家不可无;一乡而论,一乡不可无;以至一国天下皆然。所谓“其生也荣,其死也哀”,方不负父母生我之意。今人志卑气弱,说及此际,则以为必非人之所能为。噫!人特不为耳。

忠信笃敬,是一生做人根本。若子弟在家庭不敬信父兄,在学堂不敬信师友,欺诈敖慢,习以性成,望其读书明义理,向后长进难矣。欺诈与否,于语言见之;敖慢与否,于动止见之,不可掩也。自以为得则害己,诱人出此则害人。害己必至害人,害人适以害己。人家生此子弟,是大不幸,戒之戒之。

下页:魏家骅:以诚敬为本 扬慈善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