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家风家训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金华沈氏:清心俭政 齐家有道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少时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梁武帝时封侯,官至尚书令,卒谥“隐”。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四声谱》等。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

沈约是梁朝时公认的文学领袖,在诗文方面颇有成就,与谢朓、王融、范云等人一起创立了讲求声律的“永明体”(亦称“新体诗”),将同时代人周颙发现的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的格律,归纳出比较完整的诗歌声律论。同时还提出了“八病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四声八病说”为后来“近体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山下头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地处金华东大门,东临航慈溪,西靠潜溪。整个村落建造在一座蝴蝶形的小山坡上。明朝景泰七年(1456年),沈约三十一世孙迁居至此,繁衍至今已有500多年。现有村民76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村民都姓沈。

沈约后世子孙总结提炼先祖沈约修身为政思想和相关诗文警句,制定了《沈氏家训》,共13则,即“孝父母、敬长上、敦友于、正内外、和乡族、率勤俭、禁游惰、革奢侈、惜孤寡、养贤才、尊师道、戒仆从、务耕读”,而每一则又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沈氏家训》以传统儒学为伦理基础,其各条内容既讲道理又重实用,贯穿于家族生活的各个层面。除了恪守礼义廉耻,特别强调要发自内心扬清抑浊,慎独为本,严于律己,出淤泥而不染。家族中一旦出现不孝不义者,一律以家法从严处置:“朔望会聚,拘祠责治毋纵。”

《沈氏家训》还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凡读书者……本祠俱有支给。艺佳者另赏笔墨,进学者给与花红,示劝贤培国器也。”而一旦培育成材、出仕为官,则必须牢记“清心俭政”的祖训,以实际行动严格做到清廉节俭,并接受整个家族的监督。

此外,因山头下村一带商业繁华,家族子弟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沈氏一族还制定了《禁嫖赌略言》,作为家训的补充和延伸。全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规矩、定处罚,谆谆劝导子孙后代端正行为,远离邪恶。

山头下村《沈氏家训》摘编

父母之恩重等天地。凡为子者,无论定省温清,服劳奉养在所当尽。如因心之色惟疾之忧,继志述事之类种难具指,然要皆人子所当,曲体而躬身者也。或有不顺悖逆之辈,朔望会众,拘祠责治毋纵。

子孙须恂恂孝友,温良谨厚。见尊长坐必起,行必后,应对必以名,有问必以告以实。

子孙不许沉酣杯酌,喧哗歌舞,不顾尊长。若奉延宾客,虽雅歌投壶,亦诚悫端肃,不必强人以酒,失容失德。

乡比屋而居,交接既密,则衅窦易开,稍有不和便成吴越。安在缓急相济而处同乡也。勉之。

吾族众多往往,争论最失和气。复有一等不肖,扛帮挑衅,构人成仇不解,深可恶焉。为子孙者最宜辨省,毋为所惑,以伤祖宗一本之义。

寡妇孤儿最宜存恤,使幼有所长而节得以全。或贫弱不能自理,亲族量分资给。本祠亦宜破格助补,以昭仁慈。

勤俭二字最是作家之道。勤则有以开财之源,俭则有以节财之流。故为男子者,虽素承富贵,必当夙兴夜寐,如稼穑艰难。为妇女者,虽高门贵族,亦必躬亲纺绩,修箕箒职业。一切衣食之类,务宜适中。不得斗罗绮之靡,逞口腹之欲。凡在家长,须时严训诲庶,家道兴而礼义出也。

本族宴会,竞习奢靡,甚非所以存节俭、计长久也。今拟族宴止许五味不得过,为繁华破格者罚。

贤才系国家梁栋,盖合族之人文也。凡读书者,春冬朔望俱听,入祠会课,本祠俱有支给。艺佳者另赏笔墨,进学者给与花红,示劝贤培国器也。

古者人生八岁入小学,教以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五入大学,教以穷理尽性修己治人之道。圣贤法度之言,经常之语具载方策,学则得之,不学则失之。故子孙须教读书知礼,不失为人之道。衣冠大族,皆始于此。毋得惜小费以妨大计。

子孙有等不肖,好饰仪容,不事耕读,专务博弈渔猎,结党横行……有蹈此者,父兄不戒,则责父兄;本身不悛,则责治本身。

下页:康百万:以德兴商四百年 “留余”治家十三代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