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家风家训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高攀龙告诫子孙:重行义 慎择友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高攀龙,江苏无锡人,明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理学家,历任大理寺右少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高攀龙一生虽然在朝为官时间不长,但清正耿直,一心为国,不惧个人安危,敢于跟扰乱朝纲的宦官、权臣魏忠贤等人作斗争,甚至最后为留清名在人间而蹈水赴死,其气节赢得了当时臣僚的敬仰,也为后世史官所认可。

高攀龙一生著述颇丰,写下的十二卷本《高子遗书》也被收录进《四库全书》,得以流传后世。在他的传世著作中,有一份文字不长却通俗易懂的二十一则《家训》,广受后人推崇,被视为教育子孙的经典,经常出现在童蒙训导中。

在《家训》中,高攀龙特别注重教育子孙要先学做人。更因为作者自身的言行符合其《家训》所说,而令这番训导的核心价值“做人在行义”更具说服力和榜样性。

在《家训》开篇,高攀龙就告诫子孙要按照朱熹《小学》中对洒扫进退等关系到人之性格养成、世界观形成的日常生活规则来行事。他说:“做人的道理不必多言,只看《小学》便是。依此作去,岂有差失。”但《小学》提及的基本人伦规范,明显不是终极目标。接下来,高攀龙指出,求学的目的是经邦济世,“圣贤教人,莫先穷理。道理不明,有不知不觉堕于小人之归者。可畏,可畏。”

高攀龙的《家训》非常注意择友问题。他告诫儿孙们:“言语最要谨慎,交游最要审择。”为此,他甚至有些悲观地说:“多说一句,不如少说一句;多识一人,不如少识一人。”他的理由是如果朋友是贤人,当然愈多愈好,他担心的是“人才难得,知人实难”罢了。究其本意,无非是为了强调谨慎交友,坚持宁缺毋滥的谨慎态度。

高攀龙之所以对子孙交友要求十分慎重严格,是因为他注意到了有一种俗人,“其所知者势利,所谈者声色,所就者酒食而已”。与他们交往,不仅白白浪费了读书时光,还会因为所谈论的内容格调不高,影响自己蹦出思想的火花,甚至与之同流而无法自拔。这是高攀龙极为担心,屡屡提示儿子要“急宜警觉”的重要事情。

高攀龙还告诫子孙,不要做财色的俘虏。“世间惟财色二者最迷惑人,最败坏人。”他以自身经历告诫儿子:“吾见世人非分得财,非得财也,得祸也。积财愈多,积祸愈大,往往生出异常不肖子孙,作出无限丑事,资人笑话,层见迭出于耳目之前而不悟!”在高攀龙看来,这不仅是未能行义,根本是无法做人了。他对这类行为异常鄙视,说:“吾试静心思之,净眼观之,凡宫室饮食、衣服器用,受用得有数,朴素些有何不好?简淡些有何不好?人心但从欲如流,往而不返耳!”究其根本,是人心的根基不正确,正念不立,邪念自生。

下页:金华沈氏:清心俭政 齐家有道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