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国学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章学诚说的“六经皆史”指的是什么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清代大学者章学诚在传统文史领域贡献颇多,后世誉为“浙东史学殿军”,是清代学术的代表性人物。章学诚在学术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其中“六经皆史”一说影响最大,也因此而备受争议。下文我们就章学诚及其“六经皆史”的思想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与评价。

章学诚自幼对文史颇感兴趣,但是由于其学术兴趣不合时宜,在科举上屡不得意,至乾隆四十三年(1788年)方中进士,此时的章学诚已经年过四十。章学诚一生颠沛流离,致力于方志编撰,先后修撰了《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湖北通志》等十余部志书,成为了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章学诚浸淫文史多年,最终写成《文史通义》,后世认为此书可以与唐代史学界刘知几的《史通》相媲美,可以视作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双峰对峙。

章学诚的“六经皆史”思想是有学术传承与思想背景的。所谓“六经皆史”中的“六经”,是指《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汉代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后,汉儒们遍注群经,为这些传统经典进行考释注疏。在唐宋之间儒学革命的时代,宋儒们就已经有了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的学术思路转变。明代王阳明、李贽等人有了“六经皆史”的思想萌芽,王阳明的学生徐爱曾和王阳明论学时就说“先儒论六经,以《春秋》为史。”王阳明说:“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李贽在《焚书》中称“经史一物也,史而不经,则为秽史矣”。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内篇·易教上》也提出:“六经皆史也。”他认为六经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并非圣人为垂教立言而作。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主要有这样几个目的:反对“离器言道”。章学诚极其反对某些明儒空谈心性的虚浮学风,认为学问应当有所贡献有所致用,脱离“离事而言理”的空疏学风。另外,“六经”皆是中国古代儒学者整理和继承而来,其中有不少反映中国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风貌的材料。这些经典中的不少材料,均可以视作研究中国先秦史、思想史、儒学史的珍贵史料。故而章学诚写道“六经皆史也,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六经皆史”,某些层面上说这些经典均可以用来做史料。

“六经皆史”的思想为清代中后期及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章学诚一生清平,因为生计奔波,故而其写作进程常常被搁置。有说法称,章学诚生前还有《圆通》、《春秋》等篇还未及动笔,便撒手人寰。可见,《文史通义》一书的写作虽将近三十年,但可能与章学诚心目中的完整版本仍有距离,也算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遗憾。

下页: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红楼梦》里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