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国学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印光大师:儒释一贯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印光法师在讲述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的关系时,特别提出儒释一贯的思想。他的儒释一贯思想是指儒家与佛家思想是相互贯通一致的。这种儒释一贯思想不仅包括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相互依存,而且包括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的相互融合与一以贯通。简单地说,儒家思想是佛家思想的基础,佛教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延伸与发展。印光法师在《儒释一贯序》一文中说: 儒者以诚明为本,诚即明德,明即明明德之明,实则诚明,即明明德也。明德乃吾心固有之真知,由有人欲之物,遂锢蔽而不能显现,如云遮天日,了不见其光相。欲明其明德,必须主敬存诚,克己复礼,则人欲之物,自无容身之地,而本有真知,全体显露,如浮云去而天日昭彰矣。真知既显,则主权得而使者听命,故意之所念,心之所思,皆归于真诚无妄,中正不偏矣。此孔子上承二帝三王修己治人之大经大囧琺,撮要述此,以作天下后世希圣希贤之洪范焉。若与佛法互证对释,则诚也,明德也,乃本觉性德也。明也,明明德也,乃始觉修德也。物,即妄想执著。格物,即离妄想执著。离妄想执著,则得如来智慧,格人欲之物,自能彻底显现吾心固有之良知与真知也。故曰其发挥浅深虽有不同,其理体工夫固无二致也。

印光法师主张儒家的思想在于明明德,明德就是去除人欲,彰显人心本来固有的真知。要显露人心固有之真知,还必须主敬存诚,克己复礼,这样才能如浮云去而天日昭彰。法师认为,儒家所主张的思想与佛家是相一致的。他以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相互对释,认为儒家明德即为佛家本觉性德;明明德即佛家的始觉修德;儒家的格物,即佛家的离妄想执著。离妄想执著就能得到儒家的智慧。所以,印光法师认为,儒家与佛家只不过在发挥同一道理上存在深浅的不同,其根本道理都是一致的。

印光法师还认为,具足儒家思想的人学佛,会得到佛法实益;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深悟佛法的真实利益,从而更能够运用佛法的哲理通晓儒家圣人的心法。印光法师认为,当前的儒者不致力于悟明自心,多从事相上来理解儒家思想,假使不以佛法作指导,不但不能明了自心,更无法深悟儒家古圣先贤的思想。印光法师在《儒释一贯序》中提出了这种观点: 是以古今聪明睿智之人,多皆学佛,因得佛之心法,而儒先圣人之心法,方得悉其底里。以儒者多主于事相,而不致力于悟明心性,若不得佛法为之先导,则自己之心,尚非所知,况圣人之心法乎。

印光法师的儒家与佛家思想相互融合一贯,还表现在佛法具足一切世间善法,凡是世间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伦理道德,责任义务,佛法同样都提倡。印光法师在《儒释一贯序》中说: 以故泥迹之儒,多辟佛教,以不知佛法虽为出世间法,亦复具足世间一切善法。举凡伦常修齐之道,固已极力宏阐,毫善弗遗,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随己职分,各尽其义,固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

印光法师还针对当时道德沦丧的现实,指出推广佛学的意义。法师认为,佛学注重究明人的内心,提倡因果报应的道理。这比儒家单纯提倡人心道德的提升,更为提升一个层次。如果以佛家思想来指导世道人心,不仅能够使人明见本有之真心,还能不违背因果规律。法师认为,明见本有之真心是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一以贯通的宗旨。印光法师在《儒释一贯序》中对此有论述: 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废弃先圣之法,几于无可救药,凡属忧世之士,莫不以提倡佛学为急务。以佛学注重明心,与因果报应。果能明自本心,决不至于错因果。果能不错因果,决可明自本心。既得明自本心,则儒先圣人之心,如来之心,亦可因之俱知矣,此儒释一贯之大旨也。

印光法师还从孝道的角度阐释了儒释一贯的思想。印光法师在《佛教以孝为本论》一文中说: 盖世之所谓孝者,有迹可循者也;释氏之所谓孝者,略于迹而专致力于本也。有迹可循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本者,晦而难明。何以言之?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亲,孝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其亲,大孝也。推极而论,举凡五常百行,无非孝道发挥。故《礼》之祭义云: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故曰: “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也。”论孝至此,可谓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然其为孝,皆显乎耳目之间,人所易见。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故曰释氏之孝,晦而难明者也。

印光法师认为,儒家与佛家都推崇孝道,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佛家的孝道比儒家的孝道更致力于根本。法师认为,儒家所讲的孝道显而易见的,大多是以服劳以孝养其亲,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作为最大的孝道。佛教所提倡的孝道是从根本上着手,这种孝道不仅注重世间行孝,报答现世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且还能够报答无量劫以来的四生六道中的一切父母,使多生多劫的父母都能出离苦海,常住正觉,印光法师认为佛家的孝道远远超越了儒家的孝道。从以上论述来看,佛家孝道不仅含摄儒家孝道,而且比儒家孝道的内涵更为深远。(继平)

下页:印光大师:儒释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