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国学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国学的发展弘扬复兴,要深入研究,要生活化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只有学者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最需要的是社会的“自觉”。只有当中华优秀文化内化于全国人民的心里时,国学的力量才能显现出来,为全民所珍惜捍卫,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需要学者关注社会,关注普及,关注民心(这也是古昔之“士”的必备品格)。只有学者的自觉才有社会的自觉;只有社会自觉了,方有学者的广阔天地。国学的纯学术化是可怕的,是违背国学的本质特征的。另一方面,国学的一些内容需要逐步进入学校教育体系,此事之难不言而喻。为此,我们再花上十年的力气行不行?

香港中文大学的刘笑敢教授说: “中国跟西方接触以来,在很多地方已经西化了。我们的大学体制是西化的,我们的学科分类是西化的,我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受到了数学、物理、化学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或在潜意识、无意识的意义上我们实际上没有办法避免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或西方的思维概念来观察思考中国哲学或中国文化中的问题。”(《访谈录》156页)所以有的学者就哲学问题分析道: “中西哲学是两个不同形态的哲学。我们不能因为没有西方以知识为中心的哲学就妄自菲薄,认为自家没有哲学,更不能用西方背景下的哲学观念硬套中国固有的哲学。哲学本无固定的形态,不同的文化背景凸现不同的哲学形态,而哲学自身也在发展变化。我们当下的工作是在现有的语境下深入挖掘中国特有的哲学智慧,而不是跟在西方哲学的后面亦步亦趋,随便比附。否则,我们将无法使我们中国传统哲学所蕴含的广大精深的智慧开显出来。”(《精华编》,393-394页)

这两位先生的话触及到了当前国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任何民族文化,总是从与异质文化的接触、冲撞和相互吸收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和营养的。在这过程中关键是要有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在几乎完全被动,被强势文化压得抬不起头,因而多少带些盲目性时,如果思维没有浸透自己文化的核心(宇宙观、方法论等)并通观人类历史进程,就难免穿着高跟鞋扭秧歌,按咏叹调的旋律唱《打龙袍》。但是,要做到“避免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或西方的思维概念来观察思考中国哲学或中国文化中的问题”,不比附,就需真正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中去修养心性,而并非把传统文化-国学只当作谋职求生的手段。要走到这一步恐怕也需要若干年吧。

下页:为往圣继绝学 延续中华文化的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