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Rh溶血病的治疗主要分胎儿期、新生儿的治疗。
(1)胎儿期的治疗
根据过去产科病史、孕妇血清的抗Rh抗体效价和羊膜穿刺检查胆红素高峰等资料来判断胎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如果发生胎儿水肿或死胎的可能性较大,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如宫内胎儿输血或孕妇血浆交换治疗。
①宫内胎儿输血:重度贫血可导致胎儿水肿和死胎。宫内输血的目的就是减轻胎儿的贫血,改善病情。适用于20~34周的胎儿。一般采用O型Rh阴性新鲜血。在透视和超声检查监测下或先将不透射线的染料注入羊膜腔以确定胎盘、胎儿和腹膜腔的位置,然后用针穿过孕妇腹壁,进入羊膜腔,再穿刺入胎儿前腹壁,用特制导管将血液注入胎儿腹膜腔。胎龄20~24周时注入血液20~30ml,10~12天后重复输血60ml,以后每隔1/2 ~4周一次,每次输血80~100ml。至胎龄34~35周时即进行引产。据报道,输血开始时,如胎儿尚未发生水肿,胎儿的存活率为60%~80%;如已经发生水肿则存活率为21%~29%。宫内胎儿输血技术操作难度大,对胎儿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引起胎儿损伤、感染、流产或死亡。
②孕妇血浆交换治疗:这是一种尚在试用中的新的治疗方法。给孕妇作血浆交换能有效地减低孕妇和胎儿血循环中抗Rh抗体的浓度。治疗开始得早,血浆交换次数多,交换量大,疗效也较好。一般每周需要交换3次直至分娩前止。在血浆交换治疗时,要注意输入的正常血浆没有Rh阳性的红细胞混入,否则可以刺激孕妇产生更多的Rh抗体。由于应用血液成分自动分离机,大量血浆交换则简单易行,且相当安全。但费用比较昂贵。
(2)新生儿的治疗
①计划引产:约有半数死胎发生于妊娠34~35周时。未到预产期,提前人工引产可以减少死胎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根据羊水检查的结果,参考过去生育史和孕妇血清抗Rh抗体的滴定度,作出决定是否需要引产。可根据情况在预产期前2~4周作引产手术。
②换血输血:对发生较晚较轻的贫血患者,一般只输以新鲜血液即可。
对贫血和黄疸较重的病例,以血清学上相合的血液作换血输血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换血不但以相合的正常红细胞替代了有抗体覆盖的胎儿红细胞,纠正了贫血,还直接清除了血浆中过多的胆红素和抗Rh抗体。出生时血清胆红素如>5mg/dl,往往预示需要换血。换血输血后若胆红素迅速回升或到达18~20mg/dl,表示需要重复换血输血。交换2个全身血容量的血液可以除去胎儿原有红细胞约85%~90%,但只能除去血液和组织内胆红素的25%~30%。在输入的血液中每一单位(500ml)加入白蛋白5~6克可以增加胆红素的清除量。
婴儿虽然是Rh 阳性的,但输入的红细胞应该是Rh阴性的,这样才能避免输入的红细胞被残存的抗Rh抗体破坏,防止新的溶血和加重黄疸。由于患儿的父亲必然是Rh阳性的,故父亲不宜作供血者,父方的亲族可作为供血者的机会也较小。在紧急情况下急需输血而一时又找不到适当的Rh阴性供血者时,可以采用患儿母亲的血。输入的红细胞应该是O型的。如果母子ABO血型是相同而非O型的,则输入ABO特异型的红细胞没有影响。采用母亲的血液输血时,应将其血浆分离后除去,代之以AB型血液的血浆。在作Rh因子的交叉试验时,采用母亲的血清比患儿本人的血清更为适宜,因为母亲血清中抗Rh抗体的浓度比婴儿血清中抗体的浓度高得多,如果母亲的血清对供血者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则输入婴儿体内后更不会发生反应。最好采用新鲜血;如用库血,保存时间应不超过3~4天。换血过程一般都采用脐带血管,但也可以用腕部桡动脉放血,用踝部大隐静脉输血。
③光疗:蓝色日光灯发出的蓝光能分解胆红素分子,使变成能溶于水的二吡咯而直接从尿及粪中排出体外,不需在肝内与葡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因此,光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由于体内胆红素的排泄加快,血浆胆红素的浓度降低,可以减少换血输血的次数。注意光疗不能防止溶血。
④白蛋白:静脉注射白蛋白可以促使血浆间接胆红素增加与白蛋白的结合,而减少发生核黄疸的危险。在换血输血之前注射白蛋白,在换血输血时可增加胆红素的换出量。常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克。白蛋白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对严重贫血有心力衰竭倾向的患儿,务必慎用白蛋白。
⑤苯巴比妥:在妊娠的最后几周给孕妇苯巴比妥30mg,每日3次,或婴儿出生后给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4mg,能提高葡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促使间接胆红素转变成直接胆红素,因而降低血浆胆红素浓度。给药后48小时才能见效。苯巴比妥有副作用,所以一般不用。
⑥输血:在婴儿出生后的 6~10周内贫血可以继续加重。如果血红蛋白在7g/dl以下,可以输注浓集的红细胞每公斤体重20毫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