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贫血防治专题 < 疾病防治丛书 < 医学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来源: 作者: 时间: ( 字号:   )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无论城市或乡村,儿童、成年或老年人均可发生。在钩虫病流行地区,发病率特别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 20%。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第三世界有半数妇女由于营养不良而患贫血,称为营养性贫血。妇女特别是孕妇发生率可能要比男性高10倍。除中国外,发展中的国家四亿六千四百万育龄妇女中(15~19岁),约有两亿三千万妇女发病,其中印度可能成为世界上贫血患者最多的国家,其中孕妇约占60%~80%。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首先是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12。可见,发病地域如此之广,妇女患病数字如此之大,十分惊人,值得重视。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

缺铁性贫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多数起病缓慢,常见于4个月以上的婴儿、儿童及20~50岁生育期妇女(大多为经产妇)。临床表现包括: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组织中含铁蛋白质酶的缺乏引起细胞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引起缺铁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1)贫血本身的表现

缺铁性贫血时,体内缺铁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①缺铁潜伏期:在缺铁初期,仅有贮存铁减少,即在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贮存备用的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减少,血清铁不降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也维持在正常范围,细胞内含铁酶类亦不减少。当贮存铁耗竭,血清铁降低时,可仍无贫血表现,本阶段亦称缺铁潜伏期。②缺铁性贫血早期:当贮存铁消耗,血清铁开始下降,铁饱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减少,红细胞生成受到限制,则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开始表现轻度贫血症状。③重度缺铁性贫血:当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完全缺乏,各种细胞含铁酶亦渐缺乏,血清铁亦下降或显著降低,铁饱和度降低至10%左右,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呈代偿性增生,此时临床上则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的中、重度的缺铁性贫血。贫血症状显著。

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即所谓贫血的一般症状。这些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带氧量减少所致的组织缺氧的表现。症状的轻重与贫血的程度不一定平行,很多自觉症状往往与贫血的发生程度、发病的缓急及机体各器官的代偿能力有关。

(2)组织中缺铁和细胞含铁酶类减少引起细胞功能改变的表现

有一些症状不一定是贫血本身所引起,而是组织中缺铁或酶的功能紊乱所引起。疲乏、烦躁和头痛等在缺铁的妇女中较为多见,这些症状在贮存铁已消失而贫血尚未出现时即可出现。因此有可能这些症状与贫血关系不大,而是因组织中缺少含铁的酶或含铁的蛋白质(除去血红蛋白)而发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

消化道粘膜病变:舌乳头萎缩,舌苔光红,舌有烧灼感,口腔粘膜变薄,上皮细胞角化,口腔炎,舌炎,唇炎,口角皲裂等,均为组织细胞中缺铁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约有1/2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胃粘膜功能降低而导致胃酸分泌缺乏,有时可发生萎缩性胃炎,后者又可使铁质吸收困难,使贫血进一步加重。消化道的症状如纳呆、腹胀、嗳气、便秘为缺铁常见症状。有一些缺铁患者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煤球、冰块、粉笔、浆糊、石灰、生米等。

外胚叶组织病变: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出现直的条纹状隆起,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称为反甲。皮肤干燥,皱褶、萎缩。头发蓬松,干燥少津,脱落。主要由于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皮肤上皮细胞功能降低,同时伴有胱氨酸缺乏所致。

(3)引起缺铁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发病和并发症,如出血是引起患者就医的原因之一,消化性溃疡出血可有上腹部周期性、节律性疼痛。月经过多可有痛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多等。

贫血严重者,除面色白光白或苍黄外,皮肤常有微肿,这在严重钩虫病患者多见,农村称为“黄胖病”。有些儿童患者可出现发育障碍,这与营养不良、寄生虫病造成的缺铁与铁蛋白质都有关。部分患者有麻木感,但无客观的神经系体征。少数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



  忠告:本站专题丛书可能并非最新版,有关内容请勿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医学书籍〗
〖返回目录〗
 · 下页:中医分型施治缺铁性贫血 (健康书籍选)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