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人生的四个阶段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黄帝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德莫加焉。其在少壮,则血气飘溢,欲虑充起,物所攻焉,德故衰焉。其在老耄,则欲虑柔焉,体将休焉,物莫先焉。虽未及婴孩之全,方于少壮,间矣。其在死亡也,则之于息焉,反其极矣。

“黄帝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精神、肉体,各自归位,各自变去了,哪里又有个自我呢?平常我们以为有个我,把这个肉体、这个思想情绪看做自我,其实经不起推敲。中国文化在上古时已经知道本来无我了。“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人这个肉体生命的变化有四个阶段,“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等于生老病死四个阶段。“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与《老子》讲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异曲同工。人在婴儿阶段还没有分别意识,心气是合一的,精气神是饱满的。“物不伤焉”,所以打坐修定,气脉归位,恢复到刚刚生出来的婴儿那个状态,万物伤害不了你,因为他是无心的。

“德莫加焉”,就是讲婴儿这个境界好极了,德行天然圆满。“其在少壮,则血气飘溢,欲虑充起”,到了青春期,这个思想欲望都起来了;“物所攻焉”,因此被物理世界、欲望、思想情绪困住了,烦恼不断;“德故衰焉”,心理行为道德就越来越退步了。“其在老耄,则欲虑柔焉”,老了,没有力气了,欲望啊、思想啊,都减弱了;“体将休焉”,身体快要坏了;“物莫先焉”,万物的力量比自己身体的生命力强了。“虽未及婴孩之全”,德行天然圆满的状况比婴儿差很远;“方于少壮,间矣”,但是比起青壮年阶段,当然又不同了。“其在死亡也”,到了死亡的时候,“则之于息焉”,就是回到休息状态,换句话说等于睡觉;“反其极矣”,回到原来的本位去了。道家将这个肉体的生死看做是个物理的变化,很自然、很普通,没有什么了不起。

下页:两个快乐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