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两个快乐的老人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鄺之野,鹿裘带素,鼓琴而歌”,有一天,孔子到泰山游览,路过鄺这个地方的郊外,看见一个叫荣启期的老人身上披着鹿皮,腰里随便捆着一条带子,一边弹琴一边唱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孔子就问了,老先生,请问您这样开心是为了什么呢?

“对曰:吾乐甚多”,荣启期就答复孔子了,我高兴的事太多了。“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天地之间有万物,人是万物之中极为可贵的,而我生而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间,男尊女卑,我生而为男人,二乐也。有的人在娘胎里就死了,有的人在生下来不久就死了,“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而我呢,活到九十岁了,这是三乐,当然开心喽!“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贫穷嘛,那是读书人正常的、平常的生活。至于死亡嘛,那是一定的,有生必有死嘛,有什么好怕的呢?安贫乐道,生死顺其自然,又怎么会有忧愁烦恼呢?

“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孔子说,真了不起啊,这是能自我解脱烦恼的人啊!这是一个故事。还有另一个老人。

“林类年且百岁”,林类是一位百岁老人,“底春被裘”,底春是春天最后一个月,已经暖和了,这位老人家穿着皮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在人家收割过的田里去捡人家不要的麦穗。边捡麦穗,一边唱着歌,悠然自得的样子。

“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孔子到卫国去,在路边田野里看到这么一位老人家,他回头跟学生们说,这个老头子很洒脱啊,大概很有修养,你们可以去访问他。

“子贡请行”,子贡说我去吧!“逆之垄端”,他走下了田埂,迎面走过去,“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他与这位老人面对面了,子贡叹了一口气,唉!老人家,老先生,您都这把年纪了,还在这里劳作,靠捡人家不要的麦穗活命,太辛苦了,太可怜了,您难道不后悔吗?换句话说,您大概是年轻时不努力,才落得如此境地。可是您好像一点也不后悔,“而行歌拾穗”,一边捡人家不要的麦穗,还一边唱歌,高兴得很啊!

“林类行不留,歌不綴”,林类听了,一边继续捡麦穗,一边唱歌,根本不理子贡。“子贡叩之不已”,子贡跟在后面再三地追问。“乃仰而应曰”,林类于是抬起头来回答子贡了,“吾何悔邪”,我有什么不对啊?有什么好难过后悔的啊?

“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你大概年轻时不勤奋,长大也不努力,才穷得这个样子。“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如今你都这把年纪了,又没有老婆孩子照顾,死亡在前面等着,可是你居然在这里一边捡人家不要的麦穗,还一边唱歌,那么高兴,是何道理呢?

“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林类就哈哈笑了,他说,使我开心的理由啊,其实每个人都有,人生本来都很自在快乐的,可是大家认不清楚,反而自找烦恼。“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我小时候不努力,长大以后也不去跟人家竞争、赶时髦,“故能寿若此”,因此我才活得长命啊!“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乐若此”,老了也没有老婆孩子烦我,我活了一百年了,也该死了,随遇而安,顺其自然,所以我很高兴啊,无忧无虑。

“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子贡说,人们都想活得长命,都怕死。可是你老人家好像认为死亡是很高兴的事,这是什么理由呢?

“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林类说,生与死,不过一来一去而已,像住旅馆一样。“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你怎么晓得在这里死了,就不会在那里出生呢?“故吾知其不相若矣”,所以我觉得生死没有关系,这边死了那边生,无所谓的。“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一般人活着,忙忙碌碌的,执著地追求长寿,追求名利财色,我又哪里知道这些就不是迷惑呢?“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谁又知道,我现在假使马上死了,也许到那一边比这辈子还快乐啊!

“子贡闻之”,子贡听了,“不喻其意”,不懂,不深切了解,“还以告夫子”,回来向老师报告。“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我告诉你,这个人大概是个有道的人,所以叫你们跟他谈一谈,果然不错吧!得道了,道是不生不死,等于生而不生、死而不死的。

下页:子贡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