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吾得之矣。夫乐而知者,非古人之谓所乐知也。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诗书礼乐何弃之有?革之何为?”
颜回北面拜手曰:“回亦得之矣。”出告子贡。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颜回重往喻之,乃反丘门,弦歌诵书,终身不辍。
“虽然,吾得之矣”,他说告诉你,我现在是大彻大悟了。这是孔子真正大彻大悟的话,你不相信吗?我告诉你这一段经文,你拿《涅槃经》、《法华经》来一对,完全一样,当然你们读书不多,不懂。孔子说我懂了,大悟了。“夫乐而知者”,释迦牟尼佛早期教育的方法,对小乘说无常、苦、空、无我,讲修苦集灭道而解脱证果。他到了八十一岁涅槃前讲《涅槃经》,完全反过来,讲“常乐我净”,讲证得毕竟寂灭就是涅槃。所以得了道的人,证得捏槃,那个乐不是这个小乐,是“乐而知者”。得了涅槃道的大乐的人,他的智慧般若成就,“非古人之所谓乐知也”,并不是古代一般人所谓的禅定之乐。那个乐只是相对的,因为你不入定就不乐了嘛!如果是那样的道,有什么用呢?道不属于定,定是一个静态,不敢动,不敢入世。要能出世,也能人世,动静一如,无苦也无乐,所以“无乐无知”。生命是般若的成就啊,所以般若无知,智慧到了最高处变成最平凡,就如同老子所说“大智若愚”,这才是得道人的“真乐真知”。
可是诸位同学不要考试答不出来就说老师啊,我得了道,“无乐无知”。不是的,那是要“真乐真知”以后才能“无乐无知”,实际上,真到了无为境界,无所不知。所以达到了这个境界,“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就是般若成就,真正的菩提心发起,证得佛说的正等正觉,并不是不来世间,而是大慈大悲在六道三界永远度众生,以百千万亿不同的化身度人,不过凡夫不知道而已。“无所不为”,这一句话不是说可以偷可以抢,而是像下雨一样,处处慈悲平等。因此反过来说,“诗书礼乐何弃之有”,一切文化也应该保留,不需要拋弃。所以真悟了道的人,反而要读书了,佛能通一切智,彻万法源,世出世间法没有不知道的。“革之何为”,何必革除,一切顺势自然而来,好的固然保留,坏的也要知道。
“颜回北面拜手曰:回亦得之矣。”孔子传了颜回的大道,颜回听了说,我悟了,感谢老师的接引。他对老师等于对帝王一样,向北面跪拜,拿佛经来说,就是涕泪悲喜,五体投地顶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