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普通医生诊病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 字号:   )

“矫氏谓季梁曰”,第一位医生姓矫的告诉季梁,“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这是医学的道理哦,一点也没有错。这位姓矫的医生说“汝寒温不节”,是指气候的变化,暑湿寒热,有冷有热的天气,这是属于外界,所以有寒温不调和现象。人有七情六欲,思想、知觉与感觉随时随地可以使人生病。而且每种病,不管大病小病,它的力量都可以使人死亡。纵然病好了,不死,生命已经消耗了不少。

照中国古代的医学观点来看,人起码活十二万年,因为七情六欲的变化,高兴笑一下,减几年;哭一下,减几年;生闷气又减几年……那个账我记不得了,十二万年减下来,我们大概只能活个四五十年了。听起来很玄,但绝对有道理的,因为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如果医生真能够医好病的话,人就不会死啦!可见真有病要死的话,西医中医都没有办法,所以医尽管医,死还是照样的死,人要不死是做不到的。

说到寒温不节,譬如说现在这个气候,大家喜欢用冷气,现在很多的病,都因为冷气吹风来的,进到身体内都不知道,等到将来一旦爆发,不可收拾。最近开了冷气以后,很多人病了,我说是不是开冷气睡觉啊?他们说对。我说活该,看医生去吧。尤其有些人,夏天冷气都开到像冬天一样冷,坐在办公室,穿着毛衣,所以最后病起来啊,西医也叫做冷气病,没办法,这就是寒温不节,自己不晓得调节,不晓得应用。

我们讲中医“望闻问切”,四个字很难了。进来一眼就看出神气、病情,叫做望。听你讲话的声音,西医则听心脏,这是闻。问你哪里不舒服等等,这是问。切就是把脉,西医的诊断靠仪器来化验,比把脉靠得住多了;把脉三个指头在那里试,除了神仙,多半判断错误。所以有许多人有病,我说你先去西医检查,把资料拿来再看吃不吃药。三个指头把脉,要多高深的工夫啊!把脉的时候完全忘我,自己已经进人定境了,而且把自己的精神进入病人的身体内部去了,那才有一点点像样。

小的时候我生病,那个老医生,看到我把药吃下去了,然后难过打滚,他说对了,对了,等一下就出汗了,又把被子捂一下。我闷得要死,要把被子拿掉,不行不行,要出汗出到脚,再摸摸看脚底心真流汗,好了,抹一抹,然后他才回去。不像现在,几天还不好,哎呀!你大概吃了什么东西吧?我的药本来对的,是你搞错了。

怎么叫“虚实失度”?譬如说你饿过头了,就是虚,胃的消化力量减弱了;吃的太多就是实,这是容易了解的。譬如有些人生病了,因为身体里头虚了,虚了就吃补药,完了!补药不能乱吃啊!什么人可以吃补药?身体特别好的人可以吃补药,因为他有吸收的能力。你身体里头衰弱,是个穷家,忽然送了一千万美金给你,地方都没处放,又怕小偷,又怕土匪,虚不受补啊!假设你感冒了,高丽参啊什么补药吃进去,本来三天好的,三个月都好不了,把病封死在里头了,就像把土匪、小偷封死在家里一样。所以“虚、实”二字,那是很难懂的。

昨天一个人问我,他要去考医生执照。我说我读了一辈子的医书,只给人家治治小病,至于大病,对不起,我不敢下手。我从小因为老师是医生,他逼我读医书的,每一种药性酸的凉的都要背。我哪里肯背药呢?他在桌子上贴一张今天要背的药名,厕所里一张,蚊帐上都贴了。我现在想想,我今天能够懂一点道理,还靠他当年逼我的。你们许多同学喜欢学中医,规规矩矩,要么去读中医学院。像我的中医老师,又会武功,又有学问,都是第一流,都还没有把我教好,谈何容易啊!凭你们这样子学三年,关起门来看看书,然后考取了。我说你们去做刽子手多好呢!要学这个东西可难了。据我所知,《伤寒论》是南方用的,你到了黄河以北,很多的病用《伤寒论》,绝对不通,我这是受过名师传授,黄河以北要用《温病条辨》。有许多病,到了中原、四川、贵州、云南,用药就和台湾用的完全不同,这也就是虚实的道理。

“寒温不节,虚实失度”,寒温虚实失了调节,自己不晓得调整。一般人讲卫生是西方的文化观念,中国人讲养生,养生就是修道。要想懂得养生,第一先懂得这两句话,寒温要晓得节制。譬如冷气,像昨天这个同学跟着我做事,我说打开冷气吧!他说不要啦,老师你不是讲流一点汗舒服一点吗?我说对啊,可是现在你一流汗,昏了头就不能做事了。我说打开最弱的,两个钟头以后关了就够了。他照我的办法,蛮好,凉快一下就好了嘛,何必一定要冷得非穿毛衣不可,那就是“不节”,不晓得节制;那就叫做“失度”,不晓得调整,就会致病。

还有饥饱,是肠胃问题,譬如感冒分两种,一是细菌性传染,一是受气候风寒暑湿影响来的,不能用一样的药。“饥饱”两个字代表了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绝对健康的,细菌进来就杀死了,也把它消化了,所以说“病由饥饱”。还有一个很重要,狌行为的关系,“色欲”来的,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很多人生病都是这个问题来的,自己还不知道,医生也不好意思问,问也不会老实讲。据我所知,人十分之九死在这个色欲上面,十分之零点五死在消化系统上面。所以“病由饥饱色欲”。还有“精虑烦散”,人因为有痛苦有烦恼才生病。

你看这个医生看病第一等的高明,那真的是医生,“非天非鬼”,并不是什么被鬼迷了,或是上帝菩萨使你病,没有,都是自己的寒温虚实问题,或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来的。

所以这个医生判断季梁,“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他说你虽然到了最后的关头,但是还有希望,可以用药攻,就是把里面的病打出去,这个在中医的名称就叫攻。不管中医西医,只有三条路,汗、吐、泻。不是发汗就是呕吐,把它吐出来,再不然从大小便把病气排泄掉,这是攻的道理。

季梁这个生病的本人,有道之士,一听,“季梁曰:众医也”,就说他这个医生是一般的好医生。反过来说,坏医生就是庸医了,庸医杀人不用刀,幵方子一定都照医学的道理来开,但是他把人医死了自己还不知道。所以中国医药的哲学,学医的人要第一等智慧,中医的道理,“医者意也”,就是要思想。所以季梁批评这第一个医生是“众医也”,就是个医生,“亟屏之”,吩咐家里的人赶快送路费,请他走路,我不需要吃药。第一个医生去了,第二个医生俞氏来了。

下页:良医诊病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