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逸乐与解脱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杨朱》这一篇剩下一点结论,这个结论所讨论的,就是以杨朱的哲学说明人不要被外界的虚荣所困扰,最后他引用老子的观念——“老子曰:名者实之宾”,这句是《老子》的原文,一切外界不实在的虚名,都是我们生命现实以外的、客观的东西,不需要去注重它。

下面是列子的话,前面已简单地讲过,现在再多说几句,“而悠悠者趋名不已”,悠悠代表一切众生,世界上的一切人都被外界的虚名所困扰。“名固不可去,名固不可宾邪?今有名则尊荣,亡名则卑辱,尊荣则逸乐,卑辱则忧苦”。他说普通一般世上的人,对于外界的虚名始终没有办法舍弃。“不可宾邪”,不认为这个是身外之物,所以去不掉。为什么呢?一般社会的现象,有名就受人尊重,就有光荣;没有名到处被人看不起,就会有遭遇侮辱的状况。但是大家忘记了一个矛盾,就是这个虚名的后遗症,尽管有表面的光荣,受人家的尊敬,自己对自己不免就宽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会严格了,逸乐因而就产生了。如果没有名,环境又不好的,“卑辱则忧苦”,则都在忧患、苦恼中,这是道家的观念,佛家叫做烦恼。有了烦恼,“犯性者也”,这个本性的清净就受了妨碍。

“逸乐则顺性者也”,杨朱的哲学走的是道家的路线,主张逸乐;这个逸乐等于佛家所讲的解脱,不是孔孟思想的逸乐。“斯实之所系矣”,人能够随时使自己心中安逸、快乐,才是真实的人生。我们提过几次,后世道家修神仙之道有一句话说,“神仙无别法”,要随时保持自己的心境“只生欢喜不生愁”,所谓逸乐是这个意思,这就是修神仙之道,并不是一定要打坐。

“名胡可去”,一般人爱好虚名、虚荣,名哪里能够去得掉呢?一般人去不掉,因为没有高度的修养。“名胡可宾”,相反地说,何以一定要把“名”当做客观的呢?当主观也没有关系啊,反正不必在意就是了。他讲了半天,这个理由在后面,全篇的要旨就是说,“但恶夫守名而累实”,这个恶就是厌恶的恶,最可怜的就是一般人也知道名是假的,功名富贵都是假的,可是被假的骗住了,不能够利用它,反而被它所利用。“守名而累实”,死守虚名而拖累真实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将恤危亡之不救”,随时随地在烦恼、痛苦、危险、死亡之中,那么所谓解脱烦恼也都谈不上了。

所以如果人看不通的话,解脱也很困难;换句话说,烦恼死了也没有办法,古文就是一句话,“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好了,本篇我们做了一个结束,接着下一篇是《力命》。

下页:力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