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我说参同契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参同契》三大纲要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南师 ( 字号:   )

讲了这么多,算是《参同契》的开场白。这一部书有历代各家的注解,书中主要有三大纲要:第一是“御政”,第 二是“养性”,第三是“伏食”。所谓“御政”,那包括很多了,上至皇帝下至一个普通人,想修心养性做人做事都是 “御政”。怎么样做人呢?就是走一条正路,知道人生的正道,政治也同时包括在其中。所以一切有关修道与做人做事、天文地理,以及人世间各种各样的正当法则、原理,都属于“御政”的范围。

第二 “养性”,我们普通人修道学佛,要够得上第二步“养性”可难了。我经常说学佛修道是我们中国古时的一门科学,这一门学问是研究身心性命之学,它是有理论的。自己生命身体怎么来?为什么人有思想?要想得到答案,必须先把理论弄清楚,懂了理论再来修行。修行就是实验,反求诸己,用自己的身心去做实验。自然的科学也是懂了原理理论,然后用物来做实验的。

这个所谓“御政”的原理懂了以后,修养才叫做“养性”。但是我们一般学佛学道的,不管用哪一种法门,念佛也好,祷告也好,念咒子也好,打坐也好,都是走“养性”的最初步路子,可是性仍然养不好!要“养性”,首先就要认识“性”,也就是佛家所讲的“明心见性”。常有人说某人个性不好,个性是什么东西?还有中文把男女关系也叫做性,明心见性至高无上也用这个性。这个性究竟是什么东西?这就牵涉到中国文化的本位了。《礼记》上提出来人有“性”跟“情”两部分,所谓性情,我们老一辈子讲话,这一个孩子性情不大好呀。这个性情的性是什么东西?情又是什么东西?所以“养性”是养哪一种性?这些都是大问题。 第三“伏食”,就是成神仙。“伏食”就是在“御政”与“养性”做到之后,最后那个工夫。这个东西不从外来,是从自己生命里来。但是也不全然是从自己这个肉体生命来的,而是同宇宙有关系的。就是说有一个东西忽然会进入身体中来,但不是从嘴巴进去,而是由身体另外一个地方进去的。千古神仙不敢讲,据说讲了天打雷劈。不过我已经被天打雷劈很多次了,雷公来了我也跟他讲理。

我认为道是天下的公道,既然是天下之公道,就没有什么可秘密的一一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也不属于上帝。过去人为什么要当秘密藏起来呢?是怕人学坏了。因此把道法变成秘密,大部分是这个原因。好像一把刀一样,坏人拿刀去杀人,可是医生开刀也是靠这把刀。我素来不藏秘密,何必关起门来?不过有时候我也关门,因为我啰哩啰嗦讲了半天,公道摆在那里,你就应该懂,何必来问我?你再来问我,我就烦了。

这另外一个进入人体的地方,就是头顶。我们晓得婴儿头顶上这里“砰砰”地跳。修道修得好,这里一定开了,学密宗叫做开顶,不晓得你们诸位看过没有?我是看过的,书上看来的不算数,我碰到过这种人。过去我在四川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七十几了,鹤发童颜。

鹤发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般的鹤羽毛是白色的,所以鹤发是形容银白头发;童颜是说面孔如婴儿一般。但是另一种解释说鹤发是黑的,所以暂且不做定论。讲到这位老师,他有四个特点:七十几岁子孙满堂,却不跟子孙在一起,一个人住一个小房子修道。房顶瓦漏了,他也不用楼梯,自己拿几片瓦,一跳就上了屋顶,补好了再跳下来,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

第二点,我们都晓得这个老师从不睡觉,我们年轻人顽皮都是第一流的,故意轮班和他谈话,一讲一整夜。他有一个习惯,一到了正子时,就靠在椅子上不动也不说话,无论你怎么说话他就是不答。大概要经过半个钟头,眼睛张开了,然后你刚才讲的话他都答复你,每天夜里如此,我们屡试不爽。

第三个特点,他七十几岁的老人,两个乳房一挤,同女人一样有奶水的。换一句话说,他修道到了这个程度,他的血已经变成白浆,当然不是变成什么白血球,白血球过多是毛病。

第四点,他的头顶上我们都去摸过,“砰砰”跳的,同婴儿一样。别的稀奇古怪事我们不去管他,仅这四点就很与众不同,是别人稀奇古怪不来的,也是我亲自见到的。这个所谓“伏食”,与头顶有关,到了某一个时候这个东西就进来了。

后来宋朝南宗道人张紫阳真人,他著的另外一本丹经《悟真篇》,可同《参同契》媲美。张紫阳真人既是禅宗的祖师,又是道家神仙。他那篇《悟真篇》就提到“伏食”的道理,他说“一粒金丹吞人腹,始知我命不由天”,那也是牛吹得很大。他说人修道到了“伏食”那个境界,一个东西就进来了。“一粒金丹吞人腹”,腹是指肚子,这可不是大家修道修的这个丹田;“始知我命不由天”,生命就可以自己做主了。这就是“伏食”的纲要。

下页:三种丹:天元丹 地元丹 人元丹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