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生财之道 < 生活秘籍集锦 < 首页 :当前 
小老板磨炼艰苦创业的意志-眼镜制造厂
来源:《致富宝典》 作者:

43 岁的马宝基是香港宝光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行政总裁.30多年前,马宝基随家人来香港定居.由于两个弟弟尚在中学念书,为了帮补家计,他只在家吃了15 天安乐茶饭,便到一家眼镜厂做学徒.那时的学徒工相当辛苦,一个月只放假两天.每天1 作时间长达12 个小时,从早上8 时至晚上10 时,中间只有两个小的休息时间,工作不仅是不做眼镜,还要服侍众师傅、扫地、铺床和搬杂物,稍有差池便活受罪。

通过一个学徒工的紧张训练,他掌握了制作眼镜的技术,还吸取了比行内其他人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磨炼了他艰苦创业的意志.所以,他说:眼镜这一行,由学徒出身者创业,成功的机会要比家财万贯的投资者多得多.因为眼镜业是一门专技术行业,眼镜的款式与颜色搭配变化多端,大有学问,光有钱投资并不能换取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马宝基不甘心一辈子做小工,当他勤俭节约攒够1000 港元后,便在1960 年开始创业,自行生产眼镜出卖。

那时,眼镜的生产技术相当落后,全部工序都是手工操作.他没有能力雇工,但还是只能维持门面,谈不上发展.1965 年,宝光的工场由观塘迁到深水步一个800 平方英尺的旧楼,连马氏三兄弟在内,共有12 人工作,主要做越南人的生意,后因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爆发,生意中断,连员工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幸好大家互相帮助才渡过难关.尽管经历了几度波折.马宝基仍然坚持经营,经过15 年艰苦奋斗,他的事业才露出了一丝曙光.1957 年,他将三兄凝攒积的3.5 万港币在观塘开源租了一间3500 平方英尺的厂房,至此,宝光才摆脱了出寨工场的生产方式,成为一间名副其实的制造眼镜的工厂。

此后几年,业务迅速发展,人员增至近百人,仅1976—1977 年的两年中,便赚了40 多万港币.1976 年,有两位美国买家来港搜购玻璃,无意中发现香港有眼镜出口,价钱又便宜,便尝试向宝光订下小规模货单,试销后顾客反映产品质量不错.此后,宝光便一直得到美国买家的支持,开拓了业务的新天地.马宝基一直坚持经营眼镜业.他深信眼镜业大有可为,其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眼镜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二是随着社会的富裕,眼镜将会由实用功能附带上装饰能,而且装饰功能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它将和时装一样,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下页:一位成功的推销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