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南亚名胜风景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阿旃陀石窟-印度名胜古迹
来源:世界旅游宝典 类别:名胜风景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悬崖上,西距奥兰加巴德106 公里.石窟环布在新月形的山腰陡崖上,高低错落,绵延550 多米,以壮丽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壁画,与泰姬陵并称为印度的双壁。

阿旃陀石窟是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阿旃陀"一词源于梵语"阿谨提那",意为"无想".全部石窟29 座,从建筑形式上基本分为支提与毗诃罗两类.第9、10、19 和26窟为支提,其余25 座皆为毗诃罗.支提窟当中置窣堵婆,天然岩凿,内殿四周,建造列柱.毗诃罗内部陈设简单,有石床、石枕和佛龛.石窟内有精美的壁画和精工细凿的雕刻,因建成时间不一,各具特色.内容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和宫廷生活等情景,包括山林、田舍、战争、乐舞以及劳动人民狩猎、畜牧、生产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

第1 号石窟建于7 世纪,是大乘派佛教建筑的典范.窟内有一尊释迦牟尼雕像,高3米,从3 个角度观看有3 个不同的神态: 从正面观看,佛似沉思,左面看似在微笑,右面看又似庄严凝视.拱门和6 根大柱上雕有飞天和仙女,刻画细腻精巧,形态优美.中间有一大厅,四周壁画上有500 罗汉像,其貌各异,表情丰富.第1 窟内壁画场面的幅度皆较大,最著名的是持青莲菩萨像,妙相庄严,头戴宝冠,肌肉匀称.窟内前壁的波斯使节来朝图,反映了印度和波斯聘问通好的场面.该窟中的灌顶图、尸毗王本生图和降魔图,也都是十分精彩之作.第2 窟时代最晚,其前廊壁上与藻井等处都有壁画.洞内左右的小佛龛壁画尤引人注意,右龛以山岳为背景,塑造了妇女和儿童的形象,左龛的重层室内,奴婢们簇围一贵妇人,人物颇为写实.另外,周壁上的鹿王本生、摩耶夫人之梦等佛教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更为广泛。

在第16 窟内左边墙上的壁画,是乔达摩出家修道时他妻子的悲哀画面,乔达摩出家修道后,妻子耶输陀罗斜坐在椅子上,微微低头,忧伤欲绝、痛不欲生的神情活现于画面.在16 窟的外面,有一条小路,是在岩石上凿成的,从石阶下去有一门,门外两旁各有一只用黑石雕成的大象守门,再往前就是巴哥拉河岸.据说,唐朝玄奘法师在公元638年曾航行到此登岸,访问阿旃陀石窟.在第17 窟里的佛在兜率天宫说法一画,生动地描绘了众多善男信女骑马、乘车从各个地方赶来,集中精力听讲的情景.画中人物表情各异,不同的坐骑也表现得生动逼真。

阿旃陀石窟集印度古代建筑、雕刻和绘画之大成,融三者于一体.它虽然取材于佛的生平事迹,但却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印度古代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壁画和雕刻的优秀艺术,不仅对后来印度的美术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对东方佛教所曾传布的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一页:甘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