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属]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别名]板栗、栗果、大栗、撰子。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平;人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主治反胃不食,泄泻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筋伤骨折瘀肿、疼痛,瘰疬肿毒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O克含蛋白质5.7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40-45克,淀粉25克。生栗子维生素的含量可高达40-60毫克,熟栗子维生素的含量约25毫克。栗子另合有钙、磷、铁、钾等无机盐及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自疗作用]
1。益气补脾,健胃厚肠 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称,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2。防治心血管疾病 栗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益于人体健康。
3。强筋健骨,延缓衰老 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保健食谱]
1。栗糕 栗子200克,糯米粉500克,白糖50克,瓜子仁、松仁各10克。将栗子去壳,用水煮极烂,加糯米粉和白糖,揉匀,人热屉中旺火蒸熟,出屉时撒上瓜子仁、松仁。本糕味香甜糯软,具有健脾益气养胃,强筋健骨补虚的功效,适用于年老体弱,腰膝酸软,不欲纳食等病症。 2。栗子糊 栗子500克,白糖适量。将栗子去皮壳,晾干磨粉。取适量栗子粉加清水煮熟为糊,调人白糖即可。栗子糊具有健脾胃,厚肠道的功效,对于小儿腹泻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3。栗子羊羹 栗子250克,红小豆、白糖各1000克,冻粉40克。栗子洗净,略煮后去外皮,再放人锅内煮熟;红小豆以水浸泡后煮烂,搓去豆皮过筛,再用纱布滤去水分,制成豆沙;将清水烧沸,加冻粉煮化,再加白糖,煮沸后滤去渣,与豆沙同煮,边煮边搅,至豆沙粘稠时起锅;先往方盘中倒人一半豆沙,再放上煮好的栗子,把另一半豆沙倒在栗子上面,待凝固后,切成小长方块即可。本羹具有补气健脾,散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吐血、衄血、便血等病症。无病者可强身健体。
4。栗子烧白菜 生栗子300克,大白菜500克,白糖、湿淀粉、花生油各适量。栗子煮至半熟,捞出,剥去外壳,对半切开;大白菜洗净,切长条块;锅内放人花生油烧热,下栗子略炸后,捞出沥油;锅内留少许底油烧热,下白菜略炸,放人栗子,加清水、酱油、精盐、白糖用旺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烧至熟透,用湿淀粉勾芡,起锅装盘即成。本菜具有补脾、益肾、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血,体倦乏力,肾虚腰膝无力,大便带血及坏血病等病症。
[注意事项]栗子“生极难化,熟易滞气”,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文献选录]
《名医别录》: “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帆。”
《食物本草》: “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
《千金方》: “栗,肾之果。肾病宜食之。”
《本草图经》: “栗房当心一子谓之栗楔,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栗最有益。”
《玉揪药解》: “栗子,补中益气,气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但多食则气滞难消,少啖则气达易克耳。”
[文化赏析]
唐·杜甫。《野望因过常少仙》: “人村樵经引,尝果栗园开。”
清·叶申萝。《桂花栗》: “桂花开乍,见满市栗蓬,馋眼先诧。争说新穰试嚼,味含龙麝。”
宋·苏辙。《服栗》: “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光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栗子原产我国,在古代被列为五果之一,常为贡品。《宋吏·札志》中记载: “元丰元年,宗正寺奏据太常寺报,选日荐新兔……栗黄。” 栗子还可代粮食充饥。
《清异录》记载: “晋王尝穷迫汴师,粮运不继,蒸栗以食。军中遂呼栗为河东饭。”
· 下页:莲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