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属]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黄色种子。
[别名]黄豆、黄大豆、汽菽。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无毒;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益气养血,健脾宽中,润燥行水,通便解毒。主治腹胀羸瘦,疳积泻痢,胃中积热,水肿胀痛,小便不利,妊娠中毒,痛疮疖疡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含蛋白质36.3克,脂肪13.4克,碳水化合物25克,钙367毫克,磷571毫克,铁11毫克,胡萝卜素0.4毫克,硫胺素0.79毫克,核黄素0.25毫克,烟酸2.1毫克。还含有卵磷脂,大豆皂醇A、B、C、D、E等各种物质。
[食疗作用]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500克的大豆含蛋白质相当于1000克瘦肉或1500克鸡蛋或6000毫升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同时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对人体组织细胞起到重要的营养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2。防止血管硬化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大豆中的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弓愧的脂肪肝。
3。促进骨骼发育大豆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4。通导大便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既可通便,又可减少胆固醇。
5。抗缺铁性贫血黄豆中的铁不仅含量多,而且易被人体所吸收,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6。降糖,降脂大豆中含有一种抑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效果。大豆所含的皂甙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同时,可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血清、肝中脂质含量和脂肪含量。
7。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大豆皂甙对阿霉素所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升高可显著对抗,对阿霉素所致小鼠死亡有显著保护效果。
[保健食谱]
1。大豆烧鸡肫黄豆50克,鸡肫500克,酱油25毫升,黄酒20毫升,白糖10克,桂皮、大茴香、葱、姜各适量,清汤500毫升。先将鸡肫剖开,去净污物,剥去肫皮,洗净,放入开水中氽一下捞出,撕去筋膜,洗净,再将清汤倒人锅中,加人黄豆、味精、鸡肫等,用旺火烧开后,转人小火烧1小时,至鸡肫酥烂捞起,切片装盘。此菜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和中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病症。
2。大豆猪肝汤大豆1OO克,猪肝80克,调味佐料少许。猪肝洗净切片,黄豆洗净,先将黄豆入锅中加水煮至八成熟,再加猪肝片共煮熟,最后少佐调味品调匀即成。每日都可服食,2-3周后起效。本汤具有补脾养血之功效,适用于营血亏虚,面色萎黄无华等病症。
3。大豆绿豆汤大豆30克,绿豆160克,红糖120克。将大豆、绿豆洗净,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煮至豆烂熟,最后加红塘调匀即成。任意食用汤豆。本汤豆具有清热凉血,消肿的作用,适宜于辅助治疗小儿痄腮红肿,荨麻疹等病症。
4.豆浆糊 大豆50克,淀粉、炒面或炒米粉各10克,白糖、盐各少许。先将大豆5用水侵一宿,然后磨浆去渣留汁;将浆汁煮沸2次,按每50O毫升豆浆加盐0.5克,淀粉10克,炒米粉 (或炒面) 10克,白糖3克的比例和匀,调成糊状,用文火煮半小时,随煮随搅动,每日服食2次。豆浆糊具有益气健脾,和中养胃的作用,尤宜于缺乳小儿服食。
5.豆浆 大豆、白糖各250克,水适量。先将大豆筛选去掉杂质,淘洗干净,置清水中浸泡6-8小时,使其发胀,捞出后逐加少许水用磨 (或打浆机) 加工成豆汁,然后用纱布过滤弃渣,取汁入锅,旺火煮沸后,中火再煮半小时,以消除其中皂甙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物质,加入白糖即成。豆浆营养丰富,具有活血解毒,健脑益肾的功效,特别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注意事项]不宜多食炒豆,多食壅气,生痰,动咳,令人身重,发面黄疮疥。
[文献选录]
《食疗本草》: “益气润肌肤”。
《本草汇言》: “煮汁饮,能润脾燥,故消积痢”。
《日用本草》: “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治肿毒。”
《本经逢原》: “误食毒物,黄大豆生捣研水灌吐,诸菌毒不得吐者,浓煎汁饮之,又试内痈及臭毒腹痛,并与生黄豆嚼,甜而不恶心者,为上部有痈脓及臭毒发瘀之真候。”
[文化颀赏]
《诗经·大雅》: “艺立荏菽,荏菽旆旆”。
宋·苏武。《豆粥》: “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奉豆粥。湿薪破灶自燎衣,饥寒顿解刘文叔。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帐下烹煎皆美人。萍齑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干戈末解身如寄,声色相缠心已醉。身心颠倒不自如,更识人间有真味?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地碓春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我老此身无著处,卖书来问东家住。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
清·何耳。《燕台竹枝词·甜浆粥》: “豆粉为糜腻似胶,晓添活火细煎熬。蔗香搅人甘香发,润胃无烦下浊醪。”
民间谚语: “有钱吃肉,无钱吃豆”。
历史传说: 早年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那曾举行过一次世界性的万国博览会,我国首次展出了籽粒滚圆的大豆,当时很多外国人从来未见过颗粒如此大而圆的金黄色大豆,于是轰动一时,从此中国大豆名扬四海,成为“大豆王国”,以后大豆陆续传遍世界各地。
· 下页:大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