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花卉与养生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牡丹药用
来源: 类别:医学书籍

牡丹除花与叶的食疗作用外,其药用价值主要是根皮。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并含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等。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的质量最佳,称为凤丹皮;安徽南陵所产的称瑶丹皮;四川垫江、灌县所产的称川丹皮;甘肃、陕西及四川康定、沪定所产的称西丹皮;四川西昌所产的称西昌丹皮。西丹皮除上述正品外,陕西尚用矮牡丹、紫斑牡丹的根皮。西昌的除正品外,尚用黄牡丹、野牡丹、保氏牡丹、四川牡丹的根皮。

(一) 药用与采集: 食用花、叶,药用根皮。花盛开时鲜用,或将鲜花采集后阴干备用。叶同花一样,可随时采用,或采集阴干备用。根皮,选取3—5 年的牡丹苗,于春初和秋末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茎秆。剥取根皮,晒干备用,为“原丹皮”。或刮去根外薄皮,再剥取根皮,晒干备用,为“刮丹皮”,又叫“粉丹皮”。

(二) 性昧与归经: 味辛、酸,性寒。人心、肝、肾经。《纲目》: “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雷公炮制药性解》: “人肺经。”

(三)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消瘀。治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衄血,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痈疡等病。

(四) 应用与处方:

1.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 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 (去黑心) 、大黄 (锉、炒) 、木香、麻黄 (去根、节) 等六味药各等份,挫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牡丹汤》)

2.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 牡丹皮半两,干漆 (烧烟尽) 半两。水二盅,煎一盅服。 (《诸症辨疑》)

3.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面黄,大便黑: 犀角 (代用品) 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切细,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4.胎前衄血: 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每次百丸。 (《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5.妇女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 牡丹皮一两半,桂枝 (去粗皮) 一两,木通 (锉、炒) 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 (醋炙,取裙栏) 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 (汤浸,去皮,取仁,炒) 。上七味粗捣过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分温二眼,空心食后各一。 (《圣济总录·牡丹汤》)

6.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出汗,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大黄四两,牡丹皮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7.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一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 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服。 (《本草汇言·将军散》)

8.下部生疮,已决洞者: 牡丹末,汤服方寸匕。日三服。 (《补缺时后方》)

9.金疮内漏,血不出: 牡丹皮为末,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

10.伤损瘀血: 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枚,熬过同捣末。每旦温酒服方寸匕 (3克) ,血当化为水下。 (《贞元广利方》)

11.腕折瘀血: 虻虫二十枚,牡丹皮一两。上二味研末下筛,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

12.高血压: 牡丹皮1—1.5 两,水煎成120—150 毫升,每日3 次分服。初次用量也可5—6 钱,如无不良反应可增至1 两。个别患者服药后有恶心、头昏等副作用,无需停药,可自然消失。 (临床报道)

13.过敏性皮炎: 用10%的牡丹皮煎剂,每晚服50 毫升,10 天为一个疗程。

14.■疝偏坠,气胀不能动者: 牡丹皮、防风等份,为末,酒服二钱。 (《千金方》)

15.解中蛊毒: 牡丹根捣末,服一钱匕 (折公制约2克) 。日三服。 (《外台秘要》)

16.霉菌性阴道炎: ①内服: 生地、山药、车前各五钱,桅子、黄芩、当归、丹皮、赤芍各三钱,柴胡、木通、泽泻各二钱,生甘草一钱半。每日一剂,两次分服。

②外洗: 苦参、蛇床子、寻骨风 (绵毛马兜铃) 各五钱,土茯苓一钱,黄柏、狼毒、枯矾、雄黄各三钱,生甘草三钱,煎水1500 毫升,一天分三次熏洗。如有溃疡则去狼毒。

17.妇女闭经,腹痛: 牡丹皮12克,当归9克,川牛膝9克,桂枝3克。水煎服。

18.月经不调,产后腹痛: 牡丹皮5克,当归5克,芍药3克,生地黄6克,陈皮4克,白术4克,香附3克,柴胡2克,黄芩2克,甘草2克。水煎服。1 日量,分3 次服。 (日本方)
又方: 牡丹花6克。水煎服。

19.阑尾炎: 牡丹皮12克,大黄6克,桃仁9克,冬瓜子9克,白芍9克。水煎服。

20.肺痈: 牡丹皮9克,赤芍6克,地榆9克,桔梗9克,薏苡仁12克,败酱草15克,黄芩9克,甘草3克。水煎服。

21.疗疮痈肿: 牡丹皮15克,薏苡仁30克,瓜萎仁6克,桃仁6克。水煎服。

22.漏下不止,月经不调,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少腹里急,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吴茱萸三两,当归三两,芍药二两,川芎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牡丹皮二两,生姜二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冬 (去心) 一升 (约折合198 毫升) 。水煎,分三次服。 (《金匮要略》)

如小腹冷痛甚者,可去丹皮、麦冬,加小茴香、艾叶;气滞者加香附、乌药;漏下色淡不止,去丹皮,加炮姜、艾叶、熟地、杜仲、川断;经色紫而块者,去阿胶,加桃仁、红花;阴虚内热明显者,去吴茱萸、桂枝、生姜、半夏,加入生地、女贞子、旱莲草;气虚者加黄芪;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不孕等,均可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 (《千古名方精华》)

23.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囟开不合之症,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服1 丸,日3 次,空腹开水送服,或水煎服。 (《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

附方: ①知柏地黄丸 (《医宗金鉴》) : 系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配为蜜丸,或作汤剂煎服,用法同六味地黄丸。功能: 滋阴降火。主治: 阴虚火旺而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症。

②枸杞地黄丸 (医级》) : 系六味地黄丸加枸杞120克,菊花90克,配为蜜丸,或作汤剂煎服。功能: 养肝明目。主治: 肝肾不足,头昏目眩,视力减退,目涩,羞明流泪等症。亦可用治高血压病属于阴虚阳亢者。

③麦味地黄丸 (《医级》) : 系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各9克,制法同六味地黄丸。功能: 滋阴润肺。适用于肝肾阴虚,咳嗽气喘,食少痰多,或便溺数涩,足膝无力,形瘦盗汗,内热作渴,或咳嗽带血,口干咽燥等症。

④都气丸 (《医宗己任编》) : 系六味地黄九加五味子6克而成。作蜜丸或作汤剂煎服均可。功能: 滋阴纳气。主治: 肾阴虚,气喘,呃逆等症。

以上四方均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加味组成,均有滋阴补肾作用。六味地黄丸为滋补肾阴的主方,适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腰酸梦遗等症。知柏地黄丸增强了滋阴补肾阴、清相火的作用。枸杞地黄丸兼养阴平肝,滋水明目。麦味地黄丸兼敛肺止咳。都气丸兼纳气平喘。 (《千古名方精华》)

24.白喉 (咽喉肿痛发热,鼻干唇燥,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 生地6克,麦冬5克,生甘草2克,玄参5克,贝母3克,丹皮3克,薄荷2克,炒白芍3克。水煎服。 (《重楼至钥·养阴清肺汤》)

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初起挟表证者,可适当加入轻扬宣散之品,如桑叶、二花;热毒重者,可加连翘、黄芩以清热解毒。扁桃体炎、咽喉炎、鼻咽癌等属阴虚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千古名方精华》)

25.胁痛及肝胆病: 柴胡5克,炒积壳7克,炙甘草4克,广郁金10克,牡丹皮10克,黑山栀10克,枇杷叶 (刷去毛) 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每周服5 剂。 (《中国中医药报》丁光迪方)

胁痛时轻时重,每随情绪刺激而发作,加佛手花或佛手片、青橘叶各10克;若伴见焦虑不安,加小麦、炒枣仁各10克;若胁痛反复,胸腹痞滞、大便秘结者加杏仁泥、桃仁泥各10克;若胁痛兼见血虚症者,加当归、白芍,或柏子仁、生地各10克。胆囊炎引起的胁痛,大便溏泄者,去丹皮、枇杷叶,加川芎7克,焦神曲、黄芩各10克;若舌红苔白腻,湿郁生热者,加黄连4克,黄芩10克,炮姜4克。慢性肝炎,或肝炎后遗症所引起的胁痛,伴见纳呆,大便时搪,本方加砂仁1克 (后下) ,炒白术、茯苓各10克;若属活动性肝炎、乙肝,加虎杖30克,茵陈10克,或与土茯苓30克,秦艽10克,交替使用;肝胆失于疏降而见恶心干呕、纳呆化迟者,加姜半夏、焦枳实各10克,炒竹茹5克。

26.肝炎、肝硬化早期肝肺邪热上冲,以致鼻衄,血色鲜红,心烦口渴,目红苔黄,脉数,并对澳抗阳性者有较好的转阴效果: 羚羊角 (代用品) 4克,牡蛎12克,石斛10克,麦冬 (青黛少许拌) 5克,南沙参12克,川贝 (去心) 6克,夏枯草5克,丹皮5克,黑荆芥3克,薄荷炭3克,茜草根6克,牛膝6克,茅根15克,藕片5 大片。水煎服。 (施奠邦方)

本方对肝肺之热上冲而致鼻衄者可以应用。如属脾气虚寒,不能统血所致者,不可妄用。

27.肾阳不足所致之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尺脉沉细,舌质淡而胖,苔薄白燥,脚气,痰饮,消渴: 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 (炮) 各一两。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早、晚各服15 丸,开水送下,或水煎服。 (《金匮要略·肾气丸》)

本方对慢性肾炎,神经衰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哮喘,属于肾阳不足者,均可以加减治疗。肾精虚弱、阳痿不起者,宜加人参、鹿茸,或巴戟天、肉苁蓉、锁阳、枸杞等;若夜起小便多者,宜加五味子。若咽干口燥,舌红苔少,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用本方。

本方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值降低;对白内障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见浙江中医杂志1987·5·230—232)

本方加车前子、牛膝名“济生肾气丸”,主治肾气不足,面色黛黑,足冷,俘肿,耳呜耳聋,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千古名方精华》

28.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来细数: 青蒿6克,鳖甲15克,生地12克,知母6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

本方常用于肺痨骨蒸,阴虚火旺者,可加北沙参、旱莲草以养阴清肺;对小儿夏季热,阴虚有内热者,可酌情加白薇、荷梗等以解暑退热;若用于不明原因的久热不退而属阴虚者,可用本方加石斜、地骨皮、白薇等,以退虚热。

肾盂肾炎、肾结核易见低热不退,手足心热,尿黄,舌红苔微黄,脉细数者,可用本方酌加白茅根以清热利水。

本方中青蒿不耐高温,所以宜后下或沸水泡服。

29.热伤血络所致之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蓄血留淤所致之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咽,胸中烦痛,自觉腹满,大便色黑易解;热扰心营所致之昏狂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等症: 犀角 (代用品) 1.5—3克,生地黄30克,白芍12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犀角 (代用品) 磨汁和服为佳。 (《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临床应用: ①本方适用于热人血分而出现的各种出血症,包括上部和下部出血而兼见舌绛、身热者。如急性黄色肝萎缩、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紫殿病、急性自血病、流脑、再生障碍性贫血、溃疡病出血、败血症、疔疮走横等而见上症,均可用本方治疗。②本方还可用于眼科疾病,以前房积脓、前房积血、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等,均有较好疗效。③本方用于吐血可加侧柏叶、茅根、三七、花蕊石等清热止血;若衄血可加茅根、黄芩、青蒿等以清肺止血;若便血可加槐花、地榆以清肠止血;若尿血者,可加茅根、小蓟以利尿止血。

30.胃有积热,火气上攻。症见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9克,升麻3克。上药为末,水煎去渣,放冷服之。也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作汤剂水煎服。 (《兰室秘藏·清胃散》)

若大便秘结而大肠有热者,可加大黄泻火荡实,导热下行;口渴饮冷者,宜去当归,加元参、天粉;若恣食肥甘,以致胃热太甚,口臭不可近,牙龈溃烂出血者,可加茵陈、霍香、白豆蔻以芳香化浊;若属风火牙痛,宜加防风、薄荷以疏散风热;胃火炽盛之牙衄,可用本方加牛膝以降火止衄。

本方用治胃火牙痛。如属风寒牙痛,或肾虚火炎所致之牙龈肿痛,牙宣出血则不可用。

31.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1 号: 生地一两,双花、公英、丹皮、龟板各五钱,当归、白芍各四钱,连翘三钱,阿胶二钱。

再生2 号: 黄芪一两,甘草六钱,龟板五钱,白术四钱,党参、陈皮各三钱,阿胶、肉桂各二钱。

再生3 号: 山药、生地各一两,龟板五钱,当归、白芍各四钱,熟地、首乌、枸杞、五味子各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三方交换使用。西药: 维生素B12、睾丸素等。 (吉林省梨树县人民医院)

32.再生障碍性贫血: 方①白及一两,百合六钱,仙桃草二钱,三七五分。方②芦荟、地黄、白芍、丹皮、大黄、寸冬、银花各适量。两方分别各研细末,每天服两次,每次一钱,交替使用,连服一个月。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湖南邵阳市红卫医院方)



 · 下页:牡丹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