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花卉与养生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牡丹药用
来源: 类别:医学书籍 ( 字号:   )

牡丹除花与叶的食疗作用外,其药用价值主要是根皮。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并含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等。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的质量最佳,称为凤丹皮;安徽南陵所产的称瑶丹皮;四川垫江、灌县所产的称川丹皮;甘肃、陕西及四川康定、沪定所产的称西丹皮;四川西昌所产的称西昌丹皮。西丹皮除上述正品外,陕西尚用矮牡丹、紫斑牡丹的根皮。西昌的除正品外,尚用黄牡丹、野牡丹、保氏牡丹、四川牡丹的根皮。

(一) 药用与采集: 食用花、叶,药用根皮。花盛开时鲜用,或将鲜花采集后阴干备用。叶同花一样,可随时采用,或采集阴干备用。根皮,选取3—5 年的牡丹苗,于春初和秋末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茎秆。剥取根皮,晒干备用,为“原丹皮”。或刮去根外薄皮,再剥取根皮,晒干备用,为“刮丹皮”,又叫“粉丹皮”。

(二) 性昧与归经: 味辛、酸,性寒。人心、肝、肾经。《纲目》: “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雷公炮制药性解》: “人肺经。”

(三)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消瘀。治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衄血,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痈疡等病。

(四) 应用与处方:

1.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 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 (去黑心) 、大黄 (锉、炒) 、木香、麻黄 (去根、节) 等六味药各等份,挫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牡丹汤》)

2.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 牡丹皮半两,干漆 (烧烟尽) 半两。水二盅,煎一盅服。 (《诸症辨疑》)

3.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面黄,大便黑: 犀角 (代用品) 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切细,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4.胎前衄血: 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每次百丸。 (《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5.妇女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 牡丹皮一两半,桂枝 (去粗皮) 一两,木通 (锉、炒) 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 (醋炙,取裙栏) 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 (汤浸,去皮,取仁,炒) 。上七味粗捣过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分温二眼,空心食后各一。 (《圣济总录·牡丹汤》)

6.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出汗,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大黄四两,牡丹皮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7.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一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 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服。 (《本草汇言·将军散》)

8.下部生疮,已决洞者: 牡丹末,汤服方寸匕。日三服。 (《补缺时后方》)

9.金疮内漏,血不出: 牡丹皮为末,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

10.伤损瘀血: 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枚,熬过同捣末。每旦温酒服方寸匕 (3克) ,血当化为水下。 (《贞元广利方》)

11.腕折瘀血: 虻虫二十枚,牡丹皮一两。上二味研末下筛,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

12.高血压: 牡丹皮1—1.5 两,水煎成120—150 毫升,每日3 次分服。初次用量也可5—6 钱,如无不良反应可增至1 两。个别患者服药后有恶心、头昏等副作用,无需停药,可自然消失。 (临床报道)

13.过敏性皮炎: 用10%的牡丹皮煎剂,每晚服50 毫升,10 天为一个疗程。

14.■疝偏坠,气胀不能动者: 牡丹皮、防风等份,为末,酒服二钱。 (《千金方》)

15.解中蛊毒: 牡丹根捣末,服一钱匕 (折公制约2克) 。日三服。 (《外台秘要》)

16.霉菌性阴道炎: ①内服: 生地、山药、车前各五钱,桅子、黄芩、当归、丹皮、赤芍各三钱,柴胡、木通、泽泻各二钱,生甘草一钱半。每日一剂,两次分服。

②外洗: 苦参、蛇床子、寻骨风 (绵毛马兜铃) 各五钱,土茯苓一钱,黄柏、狼毒、枯矾、雄黄各三钱,生甘草三钱,煎水1500 毫升,一天分三次熏洗。如有溃疡则去狼毒。

17.妇女闭经,腹痛: 牡丹皮12克,当归9克,川牛膝9克,桂枝3克。水煎服。

18.月经不调,产后腹痛: 牡丹皮5克,当归5克,芍药3克,生地黄6克,陈皮4克,白术4克,香附3克,柴胡2克,黄芩2克,甘草2克。水煎服。1 日量,分3 次服。 (日本方)
又方: 牡丹花6克。水煎服。

19.阑尾炎: 牡丹皮12克,大黄6克,桃仁9克,冬瓜子9克,白芍9克。水煎服。

20.肺痈: 牡丹皮9克,赤芍6克,地榆9克,桔梗9克,薏苡仁12克,败酱草15克,黄芩9克,甘草3克。水煎服。

21.疗疮痈肿: 牡丹皮15克,薏苡仁30克,瓜萎仁6克,桃仁6克。水煎服。

22.漏下不止,月经不调,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少腹里急,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吴茱萸三两,当归三两,芍药二两,川芎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牡丹皮二两,生姜二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冬 (去心) 一升 (约折合198 毫升) 。水煎,分三次服。 (《金匮要略》)

如小腹冷痛甚者,可去丹皮、麦冬,加小茴香、艾叶;气滞者加香附、乌药;漏下色淡不止,去丹皮,加炮姜、艾叶、熟地、杜仲、川断;经色紫而块者,去阿胶,加桃仁、红花;阴虚内热明显者,去吴茱萸、桂枝、生姜、半夏,加入生地、女贞子、旱莲草;气虚者加黄芪;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不孕等,均可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 (《千古名方精华》)

23.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囟开不合之症,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服1 丸,日3 次,空腹开水送服,或水煎服。 (《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

附方: ①知柏地黄丸 (《医宗金鉴》) : 系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配为蜜丸,或作汤剂煎服,用法同六味地黄丸。功能: 滋阴降火。主治: 阴虚火旺而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症。

②枸杞地黄丸 (医级》) : 系六味地黄丸加枸杞120克,菊花90克,配为蜜丸,或作汤剂煎服。功能: 养肝明目。主治: 肝肾不足,头昏目眩,视力减退,目涩,羞明流泪等症。亦可用治高血压病属于阴虚阳亢者。

③麦味地黄丸 (《医级》) : 系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各9克,制法同六味地黄丸。功能: 滋阴润肺。适用于肝肾阴虚,咳嗽气喘,食少痰多,或便溺数涩,足膝无力,形瘦盗汗,内热作渴,或咳嗽带血,口干咽燥等症。

④都气丸 (《医宗己任编》) : 系六味地黄九加五味子6克而成。作蜜丸或作汤剂煎服均可。功能: 滋阴纳气。主治: 肾阴虚,气喘,呃逆等症。

以上四方均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加味组成,均有滋阴补肾作用。六味地黄丸为滋补肾阴的主方,适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腰酸梦遗等症。知柏地黄丸增强了滋阴补肾阴、清相火的作用。枸杞地黄丸兼养阴平肝,滋水明目。麦味地黄丸兼敛肺止咳。都气丸兼纳气平喘。 (《千古名方精华》)

24.白喉 (咽喉肿痛发热,鼻干唇燥,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 生地6克,麦冬5克,生甘草2克,玄参5克,贝母3克,丹皮3克,薄荷2克,炒白芍3克。水煎服。 (《重楼至钥·养阴清肺汤》)

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初起挟表证者,可适当加入轻扬宣散之品,如桑叶、二花;热毒重者,可加连翘、黄芩以清热解毒。扁桃体炎、咽喉炎、鼻咽癌等属阴虚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千古名方精华》)

25.胁痛及肝胆病: 柴胡5克,炒积壳7克,炙甘草4克,广郁金10克,牡丹皮10克,黑山栀10克,枇杷叶 (刷去毛) 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每周服5 剂。 (《中国中医药报》丁光迪方)

胁痛时轻时重,每随情绪刺激而发作,加佛手花或佛手片、青橘叶各10克;若伴见焦虑不安,加小麦、炒枣仁各10克;若胁痛反复,胸腹痞滞、大便秘结者加杏仁泥、桃仁泥各10克;若胁痛兼见血虚症者,加当归、白芍,或柏子仁、生地各10克。胆囊炎引起的胁痛,大便溏泄者,去丹皮、枇杷叶,加川芎7克,焦神曲、黄芩各10克;若舌红苔白腻,湿郁生热者,加黄连4克,黄芩10克,炮姜4克。慢性肝炎,或肝炎后遗症所引起的胁痛,伴见纳呆,大便时搪,本方加砂仁1克 (后下) ,炒白术、茯苓各10克;若属活动性肝炎、乙肝,加虎杖30克,茵陈10克,或与土茯苓30克,秦艽10克,交替使用;肝胆失于疏降而见恶心干呕、纳呆化迟者,加姜半夏、焦枳实各10克,炒竹茹5克。

26.肝炎、肝硬化早期肝肺邪热上冲,以致鼻衄,血色鲜红,心烦口渴,目红苔黄,脉数,并对澳抗阳性者有较好的转阴效果: 羚羊角 (代用品) 4克,牡蛎12克,石斛10克,麦冬 (青黛少许拌) 5克,南沙参12克,川贝 (去心) 6克,夏枯草5克,丹皮5克,黑荆芥3克,薄荷炭3克,茜草根6克,牛膝6克,茅根15克,藕片5 大片。水煎服。 (施奠邦方)

本方对肝肺之热上冲而致鼻衄者可以应用。如属脾气虚寒,不能统血所致者,不可妄用。

27.肾阳不足所致之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尺脉沉细,舌质淡而胖,苔薄白燥,脚气,痰饮,消渴: 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 (炮) 各一两。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早、晚各服15 丸,开水送下,或水煎服。 (《金匮要略·肾气丸》)

本方对慢性肾炎,神经衰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哮喘,属于肾阳不足者,均可以加减治疗。肾精虚弱、阳痿不起者,宜加人参、鹿茸,或巴戟天、肉苁蓉、锁阳、枸杞等;若夜起小便多者,宜加五味子。若咽干口燥,舌红苔少,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用本方。

本方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值降低;对白内障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见浙江中医杂志1987·5·230—232)

本方加车前子、牛膝名“济生肾气丸”,主治肾气不足,面色黛黑,足冷,俘肿,耳呜耳聋,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千古名方精华》

28.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来细数: 青蒿6克,鳖甲15克,生地12克,知母6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

本方常用于肺痨骨蒸,阴虚火旺者,可加北沙参、旱莲草以养阴清肺;对小儿夏季热,阴虚有内热者,可酌情加白薇、荷梗等以解暑退热;若用于不明原因的久热不退而属阴虚者,可用本方加石斜、地骨皮、白薇等,以退虚热。

肾盂肾炎、肾结核易见低热不退,手足心热,尿黄,舌红苔微黄,脉细数者,可用本方酌加白茅根以清热利水。

本方中青蒿不耐高温,所以宜后下或沸水泡服。

29.热伤血络所致之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蓄血留淤所致之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咽,胸中烦痛,自觉腹满,大便色黑易解;热扰心营所致之昏狂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等症: 犀角 (代用品) 1.5—3克,生地黄30克,白芍12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犀角 (代用品) 磨汁和服为佳。 (《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临床应用: ①本方适用于热人血分而出现的各种出血症,包括上部和下部出血而兼见舌绛、身热者。如急性黄色肝萎缩、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紫殿病、急性自血病、流脑、再生障碍性贫血、溃疡病出血、败血症、疔疮走横等而见上症,均可用本方治疗。②本方还可用于眼科疾病,以前房积脓、前房积血、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等,均有较好疗效。③本方用于吐血可加侧柏叶、茅根、三七、花蕊石等清热止血;若衄血可加茅根、黄芩、青蒿等以清肺止血;若便血可加槐花、地榆以清肠止血;若尿血者,可加茅根、小蓟以利尿止血。

30.胃有积热,火气上攻。症见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9克,升麻3克。上药为末,水煎去渣,放冷服之。也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作汤剂水煎服。 (《兰室秘藏·清胃散》)

若大便秘结而大肠有热者,可加大黄泻火荡实,导热下行;口渴饮冷者,宜去当归,加元参、天粉;若恣食肥甘,以致胃热太甚,口臭不可近,牙龈溃烂出血者,可加茵陈、霍香、白豆蔻以芳香化浊;若属风火牙痛,宜加防风、薄荷以疏散风热;胃火炽盛之牙衄,可用本方加牛膝以降火止衄。

本方用治胃火牙痛。如属风寒牙痛,或肾虚火炎所致之牙龈肿痛,牙宣出血则不可用。

31.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1 号: 生地一两,双花、公英、丹皮、龟板各五钱,当归、白芍各四钱,连翘三钱,阿胶二钱。

再生2 号: 黄芪一两,甘草六钱,龟板五钱,白术四钱,党参、陈皮各三钱,阿胶、肉桂各二钱。

再生3 号: 山药、生地各一两,龟板五钱,当归、白芍各四钱,熟地、首乌、枸杞、五味子各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三方交换使用。西药: 维生素B12、睾丸素等。 (吉林省梨树县人民医院)

32.再生障碍性贫血: 方①白及一两,百合六钱,仙桃草二钱,三七五分。方②芦荟、地黄、白芍、丹皮、大黄、寸冬、银花各适量。两方分别各研细末,每天服两次,每次一钱,交替使用,连服一个月。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湖南邵阳市红卫医院方)



 · 下页:牡丹栽培技术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