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心理修养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老年人在心理上应该怎样适应社会
专题:心理保健法 类别:健康百科丛书

对于离退休的老年人说来,在离退休前你也许是受人尊敬与爱戴的领导干部,你发号施令,下达任务,下属干部恭敬从命,一切照办。但如今“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地位变了,角色也变了,人们也许不象先前那样再听你的指令与吩咐。这时,你该怎么办?你应该学会与习惯角色的改变给你带来的心理变化。你仍然可以发挥余热,但却不需要你再象从前那样指手划脚了。这并不是“人一走,茶就凉”,而是“干什么,吆喝什么”,各就各位,各得其所。

同样情况也适合一切老年人,每个老年人都应审视时务,心安理得地各就其位,否则社会将失去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秩序,一切将“乱套”了。

为什么有些老年人感到他们的言论往往在社会中遭到冷遇?他们的行动处处碰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这些老年人没有能在变化了的新环境中完成角色改变适应的任务。因此,老年人也要继续社会化,克服角色冲突。

1.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我们的社会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旧体制在交替更换,新事物不断涌现,新的矛盾和新的冲突也会不断产生,随之而来的新的心理现象与新的心理问题也会日益增多。老年人如果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心,用旧的认识与观念意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来看待不断更新的新社会,势必会陷入苦恼、烦闷、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于是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便会乘虚而入。因而,老年人应当保持“活到老,学到老,改到老”的态度,紧跟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自以为是。

有一位40 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进入80 年代后,看不惯电视播放的一些节目,看不惯周围年轻人 (包括他自己的子女) 的穿戴打扮,看不惯时尚习俗。……由气愤、激怒发展到抑郁、伤感、苦恼,最后提前离休离开工作岗位,自我封闭,关在家里不外出,不久卧床不起,离开人世。虽说这是极个别的例子,但足以说明老年人适应社会的必要性。

这个例证也说明完全脱离社会、“与世隔绝” (实际上做不到这一点) ,将对心理上起抑制、阻碍作用,使人消极、苦闷,其结果会使人提前衰老。因此要通过意志和理智努力使自己适应不熟悉、不习惯的事物,适应社会、接近社会,而不是逃避社会、疏远社会。老年人应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地适应于、习惯于社会的变迁。当然,这里所谓的适应,并不意味着是消极的“顺应”,而是先适应、后改造,在适应过程中来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2.要延缓社会心理的老化。可以参阅本书中谈论“怎样防止衰老”一题中所提示的一些办法。

3.要把握个性心理的变化。进入老年期后,由于心身发展的新变化以及角色的改变,个性心理特点往往会急剧变化。很多离退休的老年人,在未离退休前性情温和、冷静镇定、热情坦诚、遇事不怒,但一巨离退下来后,便逐渐变成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刚愎自用、孤僻乖戾。这些老年人就非常需要把握住自己个性心理特点上的变化,积极主动地陶冶性情,使自己不脱离群众,不脱离社会。

调查表明,我国的老年人对于离退休后现在的生活和处境的心理满足感,有近乎半数是感到不尽人意、十分满足的只不过约占1/3。因而更需要从个性心理特点上适应社会,防止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不过,调查又表明,感到“十分满足”的老年人,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大的趋向。这也说明: 第一,老年人的适应能力还是相当强的,他们会随遇而安,习惯成自然。第二,正象很多老年人爱念道的“过一天是一天”那样,这种得过且过的心理也表明老年人的惰性心理、保守心理将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加深。



 · 下页:老年人怎样才能不固执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