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心理修养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老年人怎样才能不固执己见
专题:心理保健法 类别:健康百科丛书

固执是指一旦形成了某种行为方式后就长期坚持,很难根据新情况予以改变的心理特征。它是一种偏执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点是敏感多疑、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总认为自己的想法“完全正确”,不接受批评,易冲动诡辩。固执在老年人中,尤其是79 岁以上的老人中比较多见。

老年人为什么总是“固执己见呢?据研究,这与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经验、习惯、坚定的信念、固定的行为方式等有关。这种经几十年自然发展而来的观念,往往是固执的萌芽和生长的载体。

固执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心理历程。巴甫洛夫曾研究过固执的生理基础,认为是神经过程的“停滞性”造成的。“停滞性”是指一个人很难从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外界刺激不断地连续强化,会形成感觉性固执。比如刺耳的哨声连续响很长时间后,虽然停止了,耳朵内似乎仍可听到它;还会形成记忆表象的固执性和情绪的固执性。固执的心理现象一旦连成一体,形成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时,准去破坏它,都会使其产生不愉快、不舒服,甚至苦恼、并常引发攻击性行为,表现出强烈的固执。

固执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思想狭窄、看问题片面者。他们绝大多数不愿意多活动,多干工作,终日懒洋洋。固执的人,由于思想方法偏激,观念固执重复,在大脑皮层形成了一个“惰性兴奋中心”,一旦某种思想深深地扎根在头脑里后,任何其它别的东西,他都听不进去。

自尊心过强也易于导致固执。固执常在虚荣心的满足中得到发展。”自尊”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可以的,是好的。但自尊心过强,并且这种自尊心又不是靠智慧、技能、高尚品格来赢得大家的好感和赞扬,而是用执拗、顶撞、攻击、无理申辩等方式取得,就不对了。

固执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顽固的人。他们常被误认为是坚毅顽强。其实,固执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所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与真正的顽强不屈根本不同。观念固执的人,绝大多数是自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不良性格,遇事爱钻牛角尖,“死心眼”。

固执既不是顽强的表现,也不是自信的象征。它对人际交往是有害无益的。因固执而造成朋友分手、恋人告吹,夫妻不和、父子反目的事例不胜枚举,如果不及时防治固执,久而久之会发展成为“偏执狂”。另外,固执者不惜一切代价所要达到的目的,往往在客观上是不正确的、不合理的,因此非常荒唐可笑。应积极克服固执观念,促进心身健康。

克服固执观念,应因势利导地变成性格坚毅的人。其中最好的方法是为其找到一个真正值得奋斗的目标。

1.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丰富的知识使人聪明,思路开阔,遇事不致于陷入教条和陈俗陋习之中。还应该注意越有知识越要谦虚,越应该尊敬信任别人。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要过于欣赏自己的成绩,不议论别人之不足。不要计较微不足道的小事,要多与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品德优良、灵活性强、随和的人交往,少与固执的人交往,以防促使双方更加固执。

2.要克服虚荣心,培养高尚的情趣。谁都会有缺点和错误,老年人也不例外,这是事实,不用隐瞒与掩饰。要敢于承认错误,为晚辈树立起“活到老学到老、改到老”的光辉形象。不仅不会降低威信,相反更可以提高。更不要夸夸其谈、不懂装懂。

3.加强自我调控,善于克制自己。对自己的抵触情绪和无礼的言行和欲望要善于自我控制、自我解嘲、下台阶,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放。4.要养成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习惯。固执常与思想狭隘、不喜欢接受新东西等有关。因此,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人新事可帮助克服固执观念。



 · 下页:老年人怎样进行心理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