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谁发明了考试这种方法,自它问世之后,尽管不乏“金榜提名时”的得意之人,但却也使那古往今来“榜上无名”的人痛饮了人间的辛酸。饮恨终身的有之,一蹶不振者有之,更有甚者,从此走上人生末路,好端端结束了美好青春。
青年的自我意识,产生于人生第一次评价的突发期,他们会参照同伴的位置来评定自己的价值,故一旦落后于他人就会感到世界一片黑暗。而一旦步入中年再回首当年“痛心疾首”的事,多会一笑了之。谁说一次升学落榜就无前途可言了呢?
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考举人失败后,下决心立志从医。他自此一生精心钻研,遍走名山大川、大江南北,经过27 年的辛勤劳动,写成了药物学的巨著《本草纲目》,成全世界药物学的一本宝书。清代文学家蒲松龄,19 岁时就童子试,名列县、府、道考生之首,但在以后的应试中,举人、进士落榜了。这并没有使他一蹶不振,相反,他更加苦读寒窗,深入民间广采博搜,挖掘文学的源泉,终于写出了鞭挞丑恶、弘扬善良的文学名著《聊斋志异》。我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曾3 次考试落第。他在报考北京的医学院失败后,积极参加进步的戏剧活动,潜心研究欧美文学和戏剧作品,写出震撼社会心灵的名作《日出》、《雷雨》、《北京人》等,中国虽然失去了一位医生,却诞生了一位文学巨匠。
从道理上来讲,人生的道路靠自己走出来,去创造、去争取。但是学历主义却是人类选择人材的“急办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升学考试制度,一卷定终身,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无数事实告诉人们,人的地位,人的价值在于今天对得起自己,明天有所发展。正是这样,李时珍、蒲松龄、曹禺等,虽然在学历主义面前“受耻一次”,但他们把命运紧紧抓在手中,重新寻找新的闪光点,最后成为名垂于世的奇伟之人。
当然,金榜落第,产生怅惘情绪总是难免的,故除了在认知上自我解脱外,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以渡过心理、社会难关。
升学考试一旦考得不如意,或者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亲朋、父母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在这个人生关键时刻,如果家长能同情、理解孩子。子女会感激你一辈子。这样的时候,一句暖语值千金,使孩子懂得,父母还是最知心的“朋友”。
走出去散散心紧张的考试,使人的思维专注且僵化,特别容易钻牛有尖。失败的沮丧,社会的孤独感都会使你觉得世界狭小起来。到外面走走,去看看巍峨亿万年的崇山峻岭,体验一下自然的神奇、永恒和伟大的生命力。到大街上用世外人的眼光看看那些匆匆复匆匆的人们在干什么,这样做使你感受到自己在他们中间的真实位置。
好好睡几天觉是恢复镇静的好办法,休息几天之后,找一张白纸,排一排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和长处,以总结优点 (非知识性的) 。这有两个作用: 一是看到自己优点,看到自身的潜力;二是从中选择今后生活、工作或继续学习的方向,为新的道路找出方向、坐标。
· 下页:怎样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