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处方讲究配伍用药,而要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煎服中药颇有讲究。清代名医徐灵胎说: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煎药: 煎药用具以陶瓷器皿或砂罐为好,因为砂陶用具与中药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并具有保温性能。中药多为干剂饮片,要使药物有效成分析出,必须先用水浸泡,方能煎透。煎药水量一般为药量的一倍半至三倍为宜,先用凉水浸泡30—60 分钟,有些矿物质或难以浸透的药物,时间还需长一些。不宜用热水浸泡药物,因为热水会使药物有效成分酶解,降低药物的有效成分。煎药火候也很有学问。一般药物先用武火 (旺火) 急煎,煮沸之后改为文火 (小火) 慢煎20 分钟左右。而治慢性病、虚证的药物,多用文火慢煎,时间长一些;急性病、实证多用武火煎药,煎沸!后再煎几分钟就可以了。
为了更好地利用药物的有效成分,有些药物还有特殊煎法。如有些药物要先煎,先煎的药物多是不易煎出有效成分、或是难溶于水,再是有毒药物,需要减轻毒性的。如石决明、珍珠母、自然铜、龟板、鳖甲、生石膏这些矿物、甲壳类药物因质地坚硬,不先煎40—60 分钟是难以将有效成分煎出的;乌头、附子、商陆、大戟等有毒药物先煎可以减轻毒性;火麻仁、藏青果、天竹黄先煎才能较好地溶于水中。一些芳香类药物容易挥发,如与其它药物同时煎,芳香成分挥发掉,大大降低药效,因此这些药物则需后下,如薄荷、砂仁、蔻仁、木香、藿香、青蒿、香薷就是要等其它药物煎沸后再下。花粉类药物浦黄,细小种子类药物海金沙,葶苈子、车前子、菟丝子,带有绒毛的旋复花、枇杷叶以及粉末、散剂药物则需包煎,避免服用时刺激咽喉和散失药物。另煎的药物多为贵重药品如: 人参、三七、羚羊角、犀角等。川贝粉、朱砂、六神丸、紫雪散等宜冲服。阿胶、龟板胶等胶类药物,还要隔水蒸煮烊化后兑入煎成的药液中服用。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特殊煎服方法,中医在处方中已注明,药剂师在给药时还应叮嘱患者注意服用方法。
服药: 中药煎好后,服用时间、次数、剂量也很有讲究: 一、根据病位: 病在下部的宜饭前服,泻下剂饭前服即是一例;病在上部,发散解表剂宜于饭后服,为的是使药物在体内保留较长时间。病在上的多次少量,病在下的少次多量。
二、根据病情: 病情危急的宜大剂顿服,以抑制病势;病情复杂危重,宜多次连续服药,或缩短给药时间。以增强药力,方能奏效;证情轻缓,病程较长,无急剧变化者,可按常规日服三次。
三、根据体质: 体质健壮的次少量多、体质羸弱的次多量少。滋补疑、祛湿利水剂、驱虫剂等宜空腹服;养血安神药宜睡前服;需要热服的多为寒证和发散、攻下、活血、通络的汤剂;宜于温服的则是调和气血、培补脏腑、充实肌肤的汤剂;收涩、填固、止血的药物和热证则需冷服。煎服中药的方法也体现了中医辩证施治的观点,它符合人体天人相应的规律,符合机体对阴阳需求的时间性,符合机体营卫之气的运行规律,还能预防减轻药物的不良影响,诱导紊乱的人体节律恢复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王生桐)
· 下页:滥用抗生素之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