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属于鹿科的动物,总共有38 种之多,在我国出现过的有19 种。在这38 种中有5 种为我国所特有,而白唇鹿就是这5 种中的1 种。
白唇鹿,顾名思义,它的嘴唇是白色的,所以称它为白唇鹿。其实这一说法又是似准非准的,因为白唇鹿不只嘴唇是白的,上至鼻端两侧,下至下颌都是白色的。白唇鹿的别名较多。它常活动于高山的悬崖峭壁上,因而又叫岩鹿。它的体毛夏季呈黄色,因此又被称做黄鹿。它唇部的白色,上及鼻端两侧,又有人称它为白鼻鹿。在它的栖息地青藏高原的藏民则称它为“卡夏”,译成汉字就是“白嘴”。
白唇鹿在鹿类家族中虽算不上首席巨人,但也称得上壮汉了。它形体高大,肩高1.3 米左右,体长1.5 米左右,有的可达2 米以上,体重130 公斤以上,有过250 公斤以上的纪录。
白唇鹿体毛粗而硬,呈灰褐色,头部、腹部颜色较浅,臀部有浅黄色的毛斑。它们在初夏开始脱落冬毛,盛夏时又长出新的体毛。有意思的是它们的体毛粗硬,但都是空心的。这样的体毛正适合于抵御冬季零下35℃的严寒。而在春夏季节,又有发挥类似救生衣的作用,可以泅渡过水面。
雄性白唇鹿头上长着一对硬角。从基部至尖端多在1 米以上,有过长达1.4 米的纪录。每只角一般有4~5 个叉,也有多达8~9 个叉的。白唇鹿的角,每年4 月份长出新茸,新茸的外层上包着皮肤,皮肤上长着细绒毛,因为包在外层的皮肤内有丰富的血管,看上去呈灰褐色,显得很醒目。大约到7~8 月份,新茸完全长成,到9 月则全都骨化为干角,至第二年3 月干角脱落,4 月又继续长新茸。与长长的鹿角相映成趣的是它那几乎被粗心人忽视的尾巴,它的尾巴短得只有三四厘米,最长的也不超过15 厘米。
白唇鹿是名副其实的“抗寒勇士”。它只栖息在我国青藏高原海拔3500~5000 米的高山上。多数时间活动在4000 米上下的范围内,但是当夏季到来时,它抗不住15℃左右的“高温”,就上升到海拔5000 米左右的地方去“避暑”。高原地区空气很稀薄,但大自然给它造就的那只发达的大鼻子,使得它能悠闲自在地生活。白唇鹿的栖息地,除了“高”之外,还必须是草甸地带、灌木丛林地带、针叶林地带或次生灌木丛林地带,高山裸岩带它是不去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鹿也不例外,高山裸岩地带缺少它所需要的食品,它当然不能生活在那里。为了觅食,随着食源的变化,它常常作垂直迁徙,哪里水草丰美,它就往哪里去。它的食物不下百种植物,但是蒿草类、针茅类植物是它最喜欢吃的食物,因为这些东西的含氮量较高。
白唇鹿喜欢结群生活,每群少至三五只,多至数十只不等,只有当交配季节到来时,才有超过百只的大的结群。一般情况下鹿群由母鹿带队,但是真正的领袖还是离它们不很远、保护着它们不受侵犯的那只强壮的公鹿。白唇鹿平常性格温驯,即使几只公鹿在一起也能和平相处,但是到了交配季节,公鹿为了争夺配偶,免不了要争斗一番。得胜的公鹿凭着强壮的体格,总是妻妾成群,而且它会尽力保护自己的妻妾,不允许其他公鹿占有自己的妻妾。白唇鹿的发情期在9~11 月间,孕期大约8 个月,每胎仅产一只仔鹿,哺乳期约4 个月左右,幼鹿3~4 岁才发育成熟,公鹿在发育成熟前,一直生活在母亲的身边。成熟后再独立生活,去组织新的家庭。但是刚成熟的年轻公鹿,大多不是壮年公鹿的对手,一般难以在短期内组成自己的新家庭。白唇鹿的寿命大多在20 年左右。
白唇鹿有一些有意思的习性,在夏季它常常泥浴。泥浴既可以帮助解除燥热,又可以防止虫子的叮咬,对它们颇有益处。白唇鹿还喜欢吃一点带咸味的食物。牧人们常常就利用这一点,在牧场上撒点盐,以此诱来白唇鹿,馋嘴的白唇鹿,有时就因此被捕获。
白唇鹿胆小而机警,又生活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中,想捕到它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动物园里也不多见。为了加快白唇鹿的繁殖,近年来我国已经进行人工饲养繁殖。但是由于白唇鹿的生活习性所限,这些饲养场只能建在青藏高原上。据资料记载,人工饲养的成活率在5%左右。为了保留人工饲养的白唇鹿的野性,现在已经试验进行放牧式的饲养。
白唇鹿与梅花鹿一样,全身都是宝,鹿茸、鹿鞭、鹿盘,鹿胎,无一不是名贵的滋补佳品,其中尤以鹿茸广为人知。
目前,世界上除我国以外,只有一两个国家有白唇鹿展出,那还是我国作为礼品赠送去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它的珍稀程度。我国已把白唇鹿列为一类保护动物,严禁随意猎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