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科海揽胜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改变命运的电脑
文章来源:科学生活 作者:梦成 ( 字号:   )

从世界上第一台电脑问世至今,才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而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的应用到今天,时间就更短了,才二十几年。面对着发展极其迅速的电脑技术,人们也许会有各种各样的迥然不同的心态。但是,有一事实却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那就是,电脑正在发迹着许多人的命运。

电脑促成了他们的姻缘

遍布世界各地的电脑交互网究竟成就了多少人的美事,似乎还没有人认真地做过统计,不久前还遥隔千万里的布特夫妇,正是这众多的受益者中的一对。

现年50岁的罗伯特·布特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图书馆管理员,而他新婚的妻子查伦,则是美国布法罗一家学院的图书管理员。他们都是电脑交互网络的忠实的用户。

1994年的一天,布特先生在交互网上发表有关图书管理员工作的评论,交互网便把他的观点传播世界各地。

同年3月9日,他收到了一位米拉贝拉女士在交互网上给布特先生回复的一封私人信件,表示愿意就一些观点同布特先生讨论。这位查伦·米拉贝拉女士就是后来的查伦·布特夫人。

一来二往的电脑通信使他们产生了感情,几个月后,布特先生向米拉贝拉女士求婚,这时他们还未谋面。1994年12月,经过不到一年远距离的恋爱,他们终于在纽约完婚。

布特先生近日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得感谢信息公路,信息公路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概念。

电脑将他从死路上拉回

电脑不仅成就了许多人的美满姻缘,而且帮助过不少人迷途知返,甚至起死回生。不久前发生在美国的对一个企图自杀者及时进行救助的事就是其中的一例。

一天晚上,28岁的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凯文·塔珀打开了电脑。他参加一个民间组织,其成员大多拥有电脑。在全国各地的成员可通过电脑进行聚会或交谈。如果他想和另一个成员交谈,他就在电脑键盘上打出自己想讲的话,电脑荧屏上会显示出来,对方也通过电脑把回话显示出来。

那天晚上,凯文在电脑上看到一位女会员传来的讯息,说在电脑上看到一个陌生人发出令人不安的话。之后,凯文在自己的电脑上也看到了。那人在电脑中写道:“昨天晚上,妻子告诉我她不再爱我。我已绝望,今晚就结束我的生命。”

凯文看后大吃一惊,决心阻止他自杀。凯文翻阅了会员通讯录,发现那个人住在五百英里外的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于是他立即打电脑告诉了佛罗里达州警察局。

当警察赶到自杀者家中时,发现此人在汽车房中已吸入大量有毒的一氧化碳而昏迷不醒,奄奄一息。亏得警察及时赶到,否则再过几分钟,他必死无疑。

现在那人已经出院。警察里奇说:“在我40年的警务生涯中,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情,电脑成了会救人命的救星!”

远距离医疗成了现实

美国明尼苏达州Mayo诊所的一位医生,经常根据电脑屏幕上显示的病人肝脏图像,指导远在2080公里外的同事进行手术操作,肝脏的图像是从那里通过地面上空35600公里的人造卫星传送过来的。

一位妊娠状况不正常的农村妇女,正由她家附近的农村诊所将她腹中胎儿的图像传送到240公里外的西雅图,让那里的专家为她作检查,从而免去了每星期长途跋涉去请专家诊治之苦。

华盛顿州某军事医院的专家们在仔细研究了由卫星传送来的美国派驻索马里的一个士兵患严重皮疹的彩色照片后,战地医院的同事们提出如何进行就地治疗的意见,从而节省了移送德国诊治所需花费的时间和大笔费用。

以上是“信息高速公路”医学的三个例子。许多专家相信,这就是未来十年内在美国以至全世界的医疗保健工作将会出现的图景。

电脑:罪犯的克星

由于电脑技术的日益发展,许多罪犯的命运也将被改变,因为他们再也不能为所欲为了。电脑将成为罪犯的克星。

早在二次大战时,为了反间谍的需要,科学家们就发明了原始的测谎仪。它是根据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的变化来测谎的。对于那些自控能力很强的人来说,往往会判断失误。90年代,科学家开始用电脑破译人们内心的密码。日本的智能电脑测谎仪同方位接收大脑皮层释放的生物电流,然后利用电脑对脑电波进行频谱分析、交互统计、特征抽取、自动模式识别和树杈逻辑分类,从而获取信息,洞察人的大脑活动,捕捉各种微妙的心理活动。

不久前的一天,日本海上警察署收到一份加急电报,一艘正在沿海航行的豪华游船求援:“一位少女突然失踪,请速派员调查。”几名刑警立即登上快艇,飞速赶往出事地点。

刑警仔细勘察了现场的蛛丝马迹,迅速排出了17名嫌疑犯。然后逐一给他们带上了一个模样古怪的帽子,开始询问一连串的问题。

“帽子”戴到第九位嫌疑犯头上后不久,刑警突然喝道:“你就是凶手!”被问者目瞪口呆,精神防线开始崩溃,只得坦白了强歼未遂后杀人抛尸大海的罪行。

在英国,一台投资达200万英镑建造的名为“阿莱尔特”的电脑系统已开始为警方追捕罪犯提供服务。由于有了这一电脑系统,英国400名在逃犯即将成为犯罪情报局控制的新型电脑跟踪的目标。这台有助于警方把这些要犯逮捕归案的电脑系统,将使国家犯罪情报局的工作人员更好地确定各个罪犯与非法活动之间联系。它于去年投入运行后,已连续不断地获得大量有关犯罪的最新信息。与英国其他犯罪数据库不同的是,它具有如何把点滴消息联系起来的能力,因而能够把信息变成情报。

在未来的调查中,国家犯罪情报局成员只要在“阿莱尔特”电脑上打出嫌疑犯的姓名,电脑屏幕上就会出现他的半身肖像,肖像下方列出他的姓名。然后,由剑桥情报二处研制的分析软件对数据库中与嫌疑犯有关的所有详细情况进行扫描,并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与该嫌疑犯有联系的情况的图像。

如果该系统发现嫌疑犯正与另一个接触,也可以把后者的姓名连同他与该嫌疑犯的关系打出来。这一系统将显示出它能找到的一切有关的详情,并对它们进行分析,使国家犯罪情报局的工作人员能建立一个由姓名、地点和事件组成的网。

西方有不少犯罪学家都在试图用电脑来寻找犯罪分子的踪迹。例如,英国利物浦大学对近期连续发生的强歼案进行分析,发现罪犯的活动半径都在12公里以内,根据罪犯第一次作案地点以及案件在地域上的分布密度,计算机预测出罪犯的居住地区,从而有效地缩小了侦缉范围。

电脑是否“聪明”过头了

电脑有时候似乎“聪明”过了头,由此引起了许多人的疑虑和争论。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曾以《电脑技术有朝一日也许能预测病人的生死》为题作了这样的报道:

一名接受重病特护的病人从病床上抬起头来,问了这样一个心酸的问题:“大夫,我活下去的可能性有多大?”

医生们过去一向是根据各自接受的训练程度和经验,尽最大努力加以回答。现在,医学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套计算机系统,他们说,它能比人更为精确地预测危重病人能活下去还是将死去。

这套系统从以前的成百上千病例中得出结果,使医生对病人生死状况的判断建立在一个更为宽广的基础之上。因为它可以通过病人的症状,如年龄、血压以及呼吸的困难程度等同存贮在它的存贮器中的20万个以前病例的计算机分析数据相比较,对病人在短期内死亡的可能性作出估计。迈阿密大学生物伦理学和哲学论坛主任肯尼思·古行认为,这样的电子预测装置常常比“高明的医生干得出色”。

拥护者说,这套新的系统能免除垂死病人不必要的痛苦。但是更多的人却担心,政府机构或保险公司将来会利用这种电脑的生死预测方法来为他们拒绝支付那些处于无望境地的病人的治疗费用作辩解。这套系统是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的威廉·克瑙丝发明的,尽管人们还在为此而争论,然而有400多家医院实际上已经在使用这套名为“阿帕契(APACHE)”的先进的电脑生死预测系统了。

其实,与此相类似装置早已存在,至少已被使用了10年了。但过去,它们大部分被用于研究病人群体中的死亡率,而非单个的病人,以评价不同医院的表现以及不同疗法的效果。

如今,当人们发现,许多人的生死命运将被操纵在这一个“冷冰冰的小东西”的手里,确实会感到难以承受。

电脑,你是不是“聪明”过头了?

电脑出错引起的惨祸

电脑确实在改变着许多人的命运,但它带给人们的并非都是好事,电脑一旦出错,其后果不堪设想。

1994年9月10日,一架载有281名乘客的A340客机从东京飞往伦敦,当客机即将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时,客机上的两台电脑突然显示燃料不足,比应有的数量少两吨,这迫使飞行员作出紧急着陆的决定。当飞行员驾驶飞机向左拐时,飞机却向右拐,飞行员不得不采用手动驾驶。飞机安全着陆后,检查人员发现燃料并不少。

专门调查这一事故的英国航空事故调查机构AAIB在调查报告中说,自这次事故后,他们又接到几例A340客机上的电脑错误地显示燃料数量的报告。这家机构认为,A340客机上的电脑硬件和软件需要重新检测。他们建议,为了防止电脑读错数据,客机可多加两吨油。

事实上,这种吓煞人的虚惊早已有过,因电脑混乱导致灾难的事例更是骇人听闻。

最近,美国著名的电脑专家彼德·钮曼根据多年来追踪和研究电脑混乱及其所造成的损失,撰写《电脑软件的诠释》一书,披露了一些这方面的事例。

1979年,美国的一架电子计算机出现混乱,从而向空军轰炸机飞行员下达了攻击令,机组人员已各就各位,五分钟后将向前苏联某一地区发射一颗核弹。幸好后来及时发觉计算机出了故障,这才避免了一场足以震惊世界的事件。

还有一次,在美国旧金山附近海面上举行军事演习时,一台电脑乱开“无轨电车”,导致美国军舰上一门大炮朝错误方向开火,险些击中一艘墨西哥商船。

1983年,美国科罗拉多河河水泛滥,咆哮肆虐。洪水吞噬了数百万美元财产。事后调查,这是一架电脑捣的鬼,该电脑错误地发出指令:增加拦河大坝里的蓄水量,结果引起水量陡增,没过堤岸而倒灌。

电脑一旦“热昏”,数百条生命顿成冤魂。1979年,新西兰航空一架班机坠毁,机上257人无一幸免,祸首也是电脑,出事前该电脑曾向飞机驾驶员发出错误指令。

1986年,前西德一户人家由于家用电脑发生故障,酿成一出悲惨的电脑“谋杀案”。一主妇在操作微机时荧屏上显示,他们一家患了不治之症,并将死于这种疾病,精神处在崩溃之中的母亲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还试图杀死儿子,然后自杀。后来查明那台电脑出现了混乱。然而悲剧已经铸成。

过于轻信电脑,还会酿成更大的灾祸,甚至将整个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境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人们一定还清楚地记得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曾经破天荒地打开随身携带的防核空袭的神秘铁匣子,因为高精度的电脑发出警告,来自挪威的一枚导弹逼近边境。后来查明,这是电脑出错,误将人家的科学实验卫星当作偷袭的导弹所致,一场虚惊才得以平息。

电脑给人类的命运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是更多的喜悦还是更多的忧虑?不少人开始困惑和思索,人们期待着更为成熟的答案。

 
下页:十九世纪的科学预言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