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科海揽胜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到海中去!
文章来源:海洋 作者:耿新暖 ( 字号:   )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想探索海洋的奥秘,寻找海中的宝藏,猎获海中的珍肴美味。因此,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到海中去的办法。

意大利艺术家列奥那多·达·芬奇(1452—1519)曾提出一个有趣的想法:“让一个脚上系着石头、头上戴着面罩的人潜入水中,并通过一根露出水面的短管进行呼吸。这种设想颇有趣味,但并不理想。通过短管进行呼吸,在浅水中还可以,但在很深的水中就困难了。

1538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曾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一次有趣的表演:两名潜水员进入一口又大又重的钟,钟内点着蜡烛;人们把装着潜水员的钟放到德古斯河;十分钟后又把钟拉出水面,潜水员不仅还活着,而且所有的衣物都是干的,蜡烛还照样燃烧着。这个奇迹轰动一时,使那些迷恋潜入海底的人倍受鼓舞。1590年,英国人埃德蒙·哈利制造了一个潜水钟,并下潜到水下20米深处,停留了半小时。这只钟高3米,钟上有几个窗口,钟内有潜水员的座位,潜水员们呼吸的是预先装在钟内的两口桶中的空气。为了使潜水员能在钟外活动,哈利又制造了一些小钟,潜水时,小钟放在大钟附近,潜水员用管子呼吸小钟里的空气,可到附近工作。阿方索·博雷尔(1608—1674)希望畅游海底。他认为潜水钟过于笨重,因此就做了一个大空气袋,试图让潜水员在水下呼吸袋内空气。但是,空气袋浮力太大,潜水员会被它带着浮上水面。1819年,奥古斯塔斯·西贝在英国制造了一套潜水装具,但潜水员万万没有想到,在水下稍有不慎,空气就会从头盔中冒出来跑掉,有些潜水员为此被淹死在水下。1837年,西贝重新制了一顶头盔,一根供气软管从船上直通头盔,空气也不会从头盔逸出了。潜水员戴着这种头盔,能比较自由地工作。1844年,法国一位科学家曾戴着西贝的头盔到海底探险,带回许多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大开了人们的眼界。

使用西贝的头盔和潜水服,潜水员们可以在60米水下停留3小时,但下潜速度不快,也只能在船的附近工作。人能否象鱼儿一样在水中自由游动呢?

1943年,法国潜水家雅克·库思特利用自己发明的水中呼吸器,穿着脚蹼,在地中海进行了潜游。他的妻子在水面注视着他,她通过自己所戴的面具可以看到丈夫下潜的情景。有一次,库思特的朋友、最优秀的潜水员仲马潜到了70米深处,仲马说,当时他什么也看不清,只感到象喝醉酒似的快活。他说:“我忘记了船上的库思特和其他人。啊,我的眼睛疲倦了,我想到更深的地方去,到海底去,但却做不到。我想睡觉,但又不敢。”仲马已经醉了,尽管他没有喝威士忌和葡萄酒。这是因为,在他的机体内含有过量的氮气(氮气来自空气瓶)。在70米深外,潜水员呼吸压缩空气是危险的,一般说来,用这种办法潜水,深度不能超过50米。

库思特并未满足已取得的成就。1962年,他在马赛港附近10米深处建立了一座水下住宅“大陆架Ⅰ”号,两名潜水员在里面生活了一星期,呼吸的气体和用电是由水面船上供给的。1963年,库思特在红海苏丹港附近11米深处建立了“大陆架I”号水下住宅,曾有5人在里面生活了一个月。

有了水下住宅,人们就可以在节假日下海底度假了。曾有5位美国妇女在夏天到海底去度假。她们住在“泰克泰特Ⅱ”号水下住宅里。佩吉·路易斯描述了她们在海底的生活:“我们度过了一个极其美好的时光,大家都喜欢游泳和观鱼。靠近住宅的地方有些钢制笼子,我们正在外面游动,当鲨鱼到来时,我们就立即钻进离我们最近的笼内躲避。”“我们吃得非常好,每天都有奶油冰淇淋,还有蔬菜,面包,以及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人们能否生活在海底城市呢?完全可以。有的国家打算在1990年前后建成海底城市。

更为大胆的设想是,假如人肺能带上一根特殊的管子,那么人们就可到水下住宅外面去游动,象鱼儿一样“呼吸”水。有的潜水员已经做过实验了。弗朗西期·法利吉克就是一位自愿进行实验的潜水员。美国医生把空气从他肺里排出来,注入“海水”,并给他装上一根特殊的管子,使他呼吸“海水”。法利吉克说,他感觉良好,“呼吸海水就象呼吸空气一样”。当然这还仅仅停留在实验阶段,到实际应用还差得远呢!

随着潜水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将在海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海洋也会给人类提供更多的宝藏。

 
下页:轨道站上的生活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