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心理健康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绘画精神分析—奇特的心理治疗
来源:分忧 作者:叶绿明山 ( 字号:   )

下面是华西医大精神科病历记录上真实的一页:

时间:1991年10月—11月

地点:华西医大心理治疗室

主持人:彼特尔(加拿大精神病学专家,应邀来华讲学)

参加者:中国精神科医生、有各种心理障碍的病人。

概况:12支彩色蜡笔交给参加者,要求绘出三幅画:自己五岁时和现在的家庭生活情景图各一幅,要能反映出本人及家庭所有成员的活动,如正在做什么事;即兴画一幅,无特殊要求。

在分析画时,绘画者首先要解释画面内容,并回答彼特尔的问题。

画与人生、性格、家庭

镜头一:A君,画了一棵大树(图1),彼特尔手持画稿,沉思半晌,说道:“你可能是难产。”病人大为惊讶,继而又信服地点了点头。“你们看,画中树根互相打结,缠绕,揭示病人在母腹中有脐带绕颈的经历。”彼特尔继续谈道,“分析画,要注意画中图形、线条、色彩所代表的象征性符号。比如,以树为例,从地平面到树的最高点,通常表示绘画者已经度过的年头,就A君而言为25个年轮。树干上的树疤代表不幸事件,噢,图中两个树疤正在幼儿期,这表明他在儿童时期曾遭受过两次较大的精神打击;树干与树冠不成比例,树冠太小,树干过于粗壮,说明有种外在的力量在压抑树冠的生长,提示可能有某种阻抗因素在妨碍你的成长进步。”经过分析和启发,A君终于茅塞顿开,回忆起那早已被“遗志”了的童年期的精神创伤。出于感谢和佩服,他专门请彼特尔到家中一叙,请教其中奥秘,分析那神秘的“阻抗因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指出:“即便最简单的线条也表示一种情感或情绪。”

镜头之二:某君的画,画面朦胧,模糊不清,画中人嘴巴紧闭,“睁只眼闭只眼”。

彼特尔提示:病人可能性格内向,封闭,恰似春蚕作茧自缚,自己不愿走出去,也怕别人闯入他的内心世界。

另一幅:画中人缺腿少脚。

彼特尔提示:病人可能缺少主见,独立性差,惯于附合,追随别人。

此外,线条也是一面镜子。“呆板、拘泥”,其性格可能纤弱,谨小慎微;“柔和、淡雅”,则可能温柔、贤慧。当然,下笔的轻重缓急也可见一斑。

镜头之三:某君,忧郁症病人,第一次绘画时,仅用灰色,画面单调、死板。

彼特尔提示:灰色常常是情感压抑的反映,这与病人的情绪低落,精力疲乏,创造力低下是相联系的。

治疗后,随着情绪的改善,绘画也逐渐多姿多彩,呈现出生命的活力。

某君,躁狂抑郁病人,其时正处于狂躁阶段,绘画色彩异常艳丽。

彼特尔提示:这反映病人情绪高涨、兴奋,内心躁动不安。

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反映着人的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

镜头之四:一个八岁的男孩,画了一间房子(图2),房子两侧不对称;又画了一个人(画3),缺手少脚。在排除了绘画技巧的原因后,医生从画中得到启示:小孩缺乏对称感、整体感以及自我身体印象不完全感,大脑右半球可能有脑病变,而后来的CT检查竟然“奇迹”般的证实了这一点。

世界真奇妙,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就更是深不可测,妙不可言。年轻的父母,当看到孩子们一幅幅充盈意趣、稚拙的画稿时,你是否又曾想到:该怎样去探索这儿童画以外的心理世界?

精神分析 探索原因

在彼特尔看来,其它的心理治疗更注重于病人的表面症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少去深入挖掘症状后面的背景,原因。绘画分析则倾向于透过外层表象,寻找病人思想、感觉、行动的源头——潜意识,找到心病的真正原因。

某君,女,40岁,和丈夫关系长期紧张,多次调解无效,现接受绘画分析治疗。

彼特尔分析:由五岁时的家庭生活背景图(图4)得知:病人的父母在吵架。另据了解,其母同其父长期分居,同女婿也不时发生争吵,可见其母存有同异性相处困难的障碍。这种情况可能投射到病人幼小的心灵,影响到她今后处理异性关系。

第二幅画(图5),是病人现在的家庭生活情景图,要求画出所有家庭成员,但病人仅仅画出了家庭中的女性(患者及其母亲),而在即兴画(图6)中,有了丈夫、儿子,却没有女性,特别是孩子在哭喊着要妈妈,但母亲(患者)在画上却被有意回避了,这已经有点违背母亲的天性了,这些都反映出了一个问题:患者的潜意识是在有意回避异性,包括自己的丈夫、儿子。

由上可见,病人的症状表面上是:夫妻关系障碍;但真正的病因却是:与异性相处困难。这个问题不解决,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她都不会处理好。

潜意识:绘画分析的理论基石

潜意识理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创立的。他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分为三个方面:意识、下意识、潜意识。如果把人的心理活动比做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那么意识,下意识只不过是露出海平面的那一小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却是冰山的主体,它表面上看不见,实际却主宰着整个冰山,这就是潜意识,它包括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欲望、意念以及童年期的精神创伤等。潜意识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因,它常常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支配人们的言行,比如人们常常有说不出原因的恐惧、焦虑和忧郁,有动机和目的却不明确的行动,无端地说错话,做错事等等。然而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人们又无法察觉,有时它通过意识折射出来,有时也可以从梦中晃露,只不过反映出来的并不是潜意识的本来面目,而是已被变形、化妆或象征化了的形象。那么,怎样才能开启潜意识的秘密大门呢?“梦的分析”,绘画分析就是这样的金钥匙。

在彼特尔看来,画的分析非常类似于梦的分析,同梦一样,病人在画中会不自觉地、未经雕琢地宣泄其内在的无意识,因而病人的画是原始的、内省的、形象的、幻想的,是一种符号性的语言,可以折射出来自潜意识的许多信息(这在交谈中通常是难以获得的),由此显示出一个人的总体人格、心境、情绪乃至躯体状况,从而认识疾病的真实原因。也许病人会有生以来第一次探讨“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也许一位长期为焦虑、恐惧所困扰的病人会发现,病因来自于潜意识中深深的“依赖性”。那位先生高傲的自尊心后面,暗藏着的却是可怜的自卑感:别再为你那争强好斗、惹事生非的怪癖而苦恼了,这些攻击性行为正是你内在情绪压力的症状,紧张,超负荷的情绪感染了你的行为和思想,使你以折磨周围的人来缓和、宣泄自己内在的紧张……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创伤,只有当他了解了“创伤性质”病因之后,才可能真正去面对自己的伤口,积极去治愈之,从而完善人格,改善情绪,排除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心境,让生活永远充满欢乐和生机。

该怎样来分析一幅画呢?彼特尔谈到了其中的一些技巧,但他特别强调,由于个人差异、病情、文化背景等不同因素,病因、病情与绘画的表现形式是错综复杂的,决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地来分析它。此外,如果绘画者是画家,那么分析就不起作用,因为绘画技巧会干扰潜意识的自然流露。

 
下页:性别重塑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