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深宫实录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四、皇帝临终前后
来源:生活百科全书 专题: ( 字号:   )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昔来闻死苦,何言自身当。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死于非命,临终前作了这首五言诗.大多数被疾病夺去性命的皇帝,在垂危时,会感觉到生命即将结束.最可怕、最冷酷的事情无过于死亡,帝王们一下子变得十分渺小,在死神脚下战栗,巴望着各路神灵相救,挽狂澜于即倒.陈武帝在病榻上挣扎时,派遣大臣以疾苦告太庙、告太社、南北郊;宋真宗派人祷于山川神祗.病危时,推恩于罪犯是另一种试图挽救自身的方法.唐穆宗发布降死罪以下,减流人一岁之令,宋仁宗、英宗宣布大赦,减天下囚罪一等,徒刑以下释放,宋哲宗大赦天下并且蠲民租.然而皇帝们仍然无法从死神的手指缝间逃走。

令皇帝心急如焚的还有性命以外的事情.那些早先没有定立嗣君的皇帝,此时要急忙把继承人定下来,这是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王朝一脉相承的链条决不能在自己手中接错或中断,否则如何面见祖宗? 汉武帝晚年疼爱幼子弗陵,有心立他为太子,诏令未及下,死神匆匆向武帝走来准备会面.武帝急忙定下弗陵为嗣君,几日后武帝驾崩.曹魏明帝在离世前数小时,急定曹芳为太子,八岁的曹芳在这一天中一变为太子,再变为皇帝.同样,晋简文帝赶在驾崩之前立司马曜为太子,同日简文帝崩,太子即位,是为晋孝武帝。

在皇帝寝疾期间,大臣有责任提请皇帝早建储君.宋英宗患的是某种精神错乱的怪病,他自己不能自觉意识到必须速建储君,宰相韩琦到皇帝卧内入间起居,因便建言: “陛下久不视朝,愿早建储,以安社稷”.英宗点点头,韩琦立即请皇帝写在纸上.英宗写下“立大王为皇太子”.韩琦指出应该写明确,英宗又在后面写下“颍王顼”三字.韩琦立即召学士承旨张方平到福宁宫起草制书,再将起草的制书拿到英宗面前批定.英宗靠在几案上,话语已含混不清,张方平把笔递到他手上,请他写上名字.英宗竭力写下了嗣君的名字.嗣君定下来了,英宗泫然下泪.不到一个月,英宗驾崩,神宗即位.宋神宗三十八岁时,一病不起,群臣请立皇太子,于是立赵煦为太子.立太子后的第四天,神宗崩逝,哲宗继位。

如嗣君尚幼,皇帝病危时常提升两人以上的大臣,并授予顾命.汉武帝晚年暗中估量过群臣,认定奉东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乃命人画了一幅周公背负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临终,命霍光行周公之事,升其职为大司马、大将军.服侍武帝数十年的匈奴人金日升为东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三人同受遗诏辅少主.汉宣帝寝疾时以史高、萧望之、周堪受遗诏辅政.魏文帝召曹真等受遗诏辅嗣主.魏明帝病危中急召司马宣王,在病榻前,明帝握着太尉的手说: “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曹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 ”晋明帝以司马羕、王导、卞壶等七人并受遗诏,辅太子,南齐高帝召司徒褚彦回、左仆射王俭受顾托.唐太宗召长孙无忌、褚遂良入卧内,谓之曰: “太子仁孝,善辅导之! ”又对太子说: “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

一般情况下,皇帝在一息尚存之际,要召见大臣,口授遗诏,令翰林大臣书写.遗诏的内容,是皇帝最后需要阐述的事情,包括对自己一生业绩的概括或评估,嘱咐丧事从俭,对嗣君即位事宜的说明.顾命大臣辅佑嗣君要在遗诏中特别说明,大臣方得以遗诏为据,行使顾命之职.顾命大臣往往是聆听遗言,起草遗诏者。

唐代未出现过幼年即位的皇帝,上述长孙无忌、褚遂良虽受命辅导太子,但不能算顾命大臣.唐代更多的做法是,皇帝病危时令太子监国.唐肃宗在病逝前一天,诏皇太子监国,大赦、改元,唐代宗召太子监国,当晚崩逝.唐德宗病危时急召翰林学士草遗诏,宦官议论说: “禁中议所立尚未定”.身为太子的顺宗已患风疾,行动非常困难,元旦朝会都没能参加,但太子名号早已定立,此时决不能仓猝更改,负责起草遗诏的卫次公厉声斥责宦官.太子闻知人心忧疑,乃强使自己起身,从容地走出九仙门,召见诸军使,人心得以稍安.唐穆宗亦是在前一日令太子勾当军国政事,次日驾崩.宋代沿唐代之例,但常常加上令皇太后权行处分军国政事的遗命。

如果皇帝在驾崩前未来得及定立嗣君,那么就需由皇太后下诏立嗣或与执政大臣协商而立.例如晋穆帝死后,皇太后下诏立穆帝的从兄、成帝之长子司马丕为帝.晋海西公被废,皇太后诏令会稽王司马昱即位,是为简文帝。

宋哲宗撒手而去,皇位空缺,哲宗又无子.向太后(神宗皇后)哭着对宰臣说: “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嗣,事须早定”.章惇抗声说: “在礼律当立母弟简王似”.向太后说: “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莫难如此分别”.章惇又建言: “以长则申王佖当立”.太后有自己的倾向: “申王有目疾,不可.于次则端王佶,当立”.章惇以为不可,说: “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话音未落,便遭曾布的严厉反对: “章惇未尝与臣商议,如皇太后圣谕极当”.蔡卞、许将相继附和.太后又说: “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章惇只得缄口.然后,端王赵佶(宋徽宗)被带到哲宗的灵枢前即位。

明代常见的做法是,皇帝不豫时,太子摄事于修学之所——文华殿.皇帝崩逝日,百官朝太子于文华殿.与唐代太子监国再即位的道理一样,权力衔接得更加紧凑。

当遗诏公布时,皇帝已离开人世.在遗诏中,皇帝要充分显示对死亡的坦然: “自古有死,贤圣所同,寿夭穷达,归于一概,亦何足特痛哉! ”(晋明帝遗诏)“人肖形天地,禀质五常,修短之期,莫非命也”.(北周武帝遗诏)“道存物往,人理同归,掩乎元泉,夫亦何恨矣”.(唐太宗遗诏).有些皇帝,在临终时表现了从未有过的冷静和自我批判精神,好似恶梦初醒、良心回归.如明武宗在位期间玩误政事,视天下如儿戏,临终向皇太后转达己意: “往事多误,天下事重,其与辅臣议处而行”.一生纵欲、求长生的明世宗在遗诏中自省其愆: “过求长生,奸人狂惑,以致祷祀日举,土木岁兴,郊庙不亲,朝讲久失”遗命将建言得罪诸臣在世者召用,殁世者恤录;对于方士则按轻重入刑.不务政事而纵容魏忠贤紊乱朝纲的明熹宗,病危时召皇太弟朱由俭(即崇祯帝)到榻前,谕令他嗣位,并嘱以: “当以尧舜为法”,或说当为尧舜之君。

下页:五、皇室丧葬活动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