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深宫实录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六、血泪深宫
来源:生活百科全书 专题: ( 字号:   )

后宫是一个看不见的战场.这个战场摆在皇后与嫔妃、宫女之间.主要对垒者是皇后对嫔妃,至于成千上万的宫女,只有先得皇帝的“御幸”才能介入这个战场中。

后宫制度本身就是一个残害女性的制度.无数个女人共有一个丈夫,这怎么能使妻群安宁呢? 忧怨、嫉恨的情绪在妻群中翻滚着.有得志的,便有失意的.皇后是皇帝的正妻,但她无法将皇帝拴在自己身边,除非是皇帝自愿.隋文帝、明孝宗这样的皇帝是极个别的,即使是他们,也有越雷池的时候.所以,皇后如果没有不妒忌的胸怀和修养,每天都会如坐针毡,然而不妒忌是不可能的。

读史的人发现,历代皇后的平均寿命都不长,多数以上的皇后都在四十岁以前殒命.嫉妒、心酸、期盼、失落,循环往复,度日如年.嫉妒的火焰如果不能烧死对手,就会烧死自己。

有些修养较高的皇后,能够调节自己嫉妒的程度,将妒心藏得深一些,故作淡然.或者每天诵佛经、读书练字,来回避那些烦恼的问题.少数德行较高的皇后,不必用他物排遣苦闷,似乎可以走出妒意的缠绕,去从皇帝的角度看问题,于是心胸豁然开朗——皇帝“御幸”其他的女人完全是应该的,皇帝至高无上,不应受到任何约束.而且,皇嗣的繁衍极为重要的,皇帝这样做也是为了广衍皇嗣,关键是,皇帝最讨厌嫉妒的皇后.于是,贤后就主动去后宫物色宫女,供给皇帝.皇帝自然要感动一番,为自己能有如此贤德的皇后而庆幸.然而皇后这么做,将来的祸福她自己也无法预料。

事实上,皇后若能做到这一步实在太难了.为妒情所控制的皇后们不肯这样做,她们的神经极敏感的这样提示着自己: 不能为别人提供机会,不能让皇帝见到比自己漂亮的女人.但是,又怎能阻止皇帝的自由呢?

妒情在皇后的血液中疯狂地流动.她们要尽一切可能战胜对手.败下阵来失宠的皇后,在暗地里诅咒得宠的妃子,把对手刻成小木人,写上名字,天天用乱针扎,同时用恶语诅咒.但是,现实中诅咒的对象并未能受到任何伤害.势力较强的皇后不会这么做,她要直接伤害对手.如何伤害? 方式各异。

最残毒的莫过于吕后了.吕后对夺宠又欲夺嫡的戚夫人恨之入骨.但在刘邦生前,她拿不出任何办法来对付戚夫人.宠虽夺去,嫡却保住了.吕后把仇恨忍到刘邦离世。

刘邦一死,吕后成了太后,她先把戚夫人罚做宫奴,穿着囚徒的衣服,每天从早到晚地舂米.为了防止戚夫人万一翻身,吕后使出了最毒的一计,派人砍去戚夫人的手脚,再将双眼挖去,用药将耳朵熏聋,再强灌下暗药,使之不能言语.最后,将她放在一个窟室里,名为“人彘”。

汉桓帝窦皇后,因桓帝移宠于采女田圣,憋了一腔妒火.待汉桓帝一死,便火山爆发,桓帝的梓宫尚在前殿,窦皇后就迫不急待地杀了田圣。

武则天的狠毒与吕后不相上下.不同的是,武则天是胜利者,已经取胜的人对败下阵来的人毫不留情,杀之以防后患.武则天不择手段地登上皇后的宝座、王皇后与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囚于宫中的一间黑室,屋门在外面紧锁着,墙上只留一个小洞,二人每天从小洞领取食物。

高宗本性宽厚,却很懦弱.一天,高宗来到囚禁她们的地方,见到此景,觉得十分心酸.他在屋子外面喊道,“皇后,淑妃安在? ”二人一听是皇帝的声音,悲哀与欣喜交织,呜咽着说,“妾等得罪,废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 ”王皇后又说,“今至尊思及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也入院中.望改此院名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高宗说,“朕自有处置.”

这段情节被武后侦知——由耳目奏报,武后大怒,令人将王、萧各打一百杖,截去手脚,塞在酒瓮中.武后恶毒地说,“令此二妪骨醉? ”两个不幸的女子就这样被折磨死了.萧妃临死前咒骂武后,“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 ”有人将此话传给武后,武后十分恐惧,马上命令把宫中的猫全部杀尽,不许再养猫.武后觉得至此还泄愤不足,使命令将王氏改为蟒氏,萧氏改为枭氏。

孽毒施尽之后,武后心神不宁,常常梦见王、萧二人披散着头发,浑身淌着血的样子.武则天担心她们阴魂不散,要向她索命,她不敢再住在原来的宫中了,移居蓬莱宫.在蓬莱宫又恶梦不断.于是,武则天不敢住在长安了,移住东都洛阳。

南宋光宗皇后李凤娘,性格妒悍,也正逢光宗这种懦弱无定见的皇帝,李凤娘得以宫中所向无敌.一次,宫女侍候光宗洗手,光宗注意到这个宫女的一双白嫩可人的双手,遂表现出爱怜之意.这一情景恰好被李凤娘看见.几天后,她派人给光宗送一盒食物,光宗打开盒,顿时出了一身冷汗——盒里装的是那位宫女的一双手! 这位被砍去双手的宫女不知下落,光宗却丝毫也不敢追究此事。

实际上,这位宫女并没有夺她的宠,尚未成为她的情敌,那么对于真正的情敌呢? 李凤娘下手就更狠了,不幸一位姓黄的贵妃在劫难逃.黄贵妃本是光宗做太子时的妃子,先于李皇后入宫.李凤娘权位巩固以后,要将黄贵妃这颗眼中钉拔去.她趁光宗行郊礼住在斋宫时,派人杀了黄贵妃。

光宗在斋宫听说黄贵妃暴病而亡,心里猜得出黄氏的真正死因,心慌意乱.行郊礼的这一晚,风雨大作,祭坛上的烛火全被吹灭,礼仪无法完成.懦弱的光宗对李皇后无计可施,从此他得了一场大病,严重到不能视朝.光宗旧有的妃子还有张贵妃、符婕妤,还算幸运,被送出宫,下嫁于民间。

奇怪的是,李凤娘仗着她的个性,在宫中竟无人能驭得了她.她不仅对嫔妃手狠,对太上皇也毫不客气.一次,宫中内宴.李凤娘在宴席上提出立她亲生的嘉王为太子.太上皇孝宗不同意.李凤娘厉声顶撞: “妾六礼所聘,嘉王,妾亲生也,何为不可? ”从此,李凤娘恨上了太上皇,恶意离间光宗与父亲的关系,至孝宗病逝,光宗竟不敢违背李皇后的意,去亲自主持父亲的丧事。

后宫流淌着鲜血,也流淌着弱女子的泪河。

如同帝王夺取政权、中原逐鹿一样,后宫也是一个以杀人流血为代价的战场.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牺牲者不仅是其中的一方,而且包括无辜的小生命。

历史上最典型的悍妇——晋惠帝贾皇后,曾亲手杀死数名宫女.见到怀孕的宫女,猛刺过去一把利戟,鲜血飞溅,胎儿滚落到地上,官女倒在血泊中毙命。

前面说到的武则天,为了诬陷王皇后,竟将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杀死。

在血腥的皇宫,“母以子贵”并不象这几个字那么简单,因生子而得祸的女性大有人在,尽管她们所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也不能使她们免遭厄运,有的还正是因为生了太子,才命归黄泉。

汉惠帝在吕太后的安排下,与其外甥女张氏结婚.张皇后不生育,吕太后让张皇后佯装怀孕,取后宫一位不知名的美人生的孩子,佯为张皇后所生,那位美人惨遭杀害。

东汉章帝宋贵人生皇子刘庆,梁贵人生皇子刘肇(汉和帝),窦皇后没有儿子.杀人夺子之计在窦皇后脑中产生,她先诬陷宋贵人行巫道邪术,迫使宋贵人饮恨自杀.然后又诬陷梁贵人的父亲犯法,使得梁父被诛,梁贵人忧愤而死.窦皇后一石击二鸟,既去掉了两名情敌,又得到了儿子,她将刘肇养为己子.刘肇(和帝)即位以后,对窦太后礼敬始终.窦太后作为胜利者,全家显贵,横行于朝廷.后来,窦氏兄弟因谋反被诛,窦太后却安然无恙。

汉顺帝的母亲李氏,是一位普通宫女.她生下顺帝后,惨遭不幸,被阎皇后用毒酒害死,埋在洛阳城北.顺帝即位后,惮于阎太后的威势,没有人敢将母亲的遭遇告知皇帝,直到阎太后死,顺帝才得知真情。

同样的悲剧不停地上演,汉献帝的母亲王氏,因生下献帝,被夺宠的何皇后用毒酒害死。

权力是和鲜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性爱不容分享同样,权力也不容分享.双份的内容,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古人把后宫的悲剧及至整个朝政的悲剧称为“女祸”.于是,就有自奉英明的皇帝或朝代,用杀戳的办法,试图根除“女祸”,被杀戳者,就是太子的生母。

汉武帝鉴于吕后的祸害,在决定立幼子弗陵为太子之际,先杀了其母钩弋夫人.钩弋夫人赵氏是武帝晚年最宠爱的妃子,为了朝政的稳固,雄才大略的武帝是能够下这个决心的.但他不忍向钩弋夫人讲明原委.武帝借一个很小的过错,故意大发雷霆,斥责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吓得赶快将耳环,头饰卸掉,叩头请皇帝息怒.武帝却招呼左右,“把她带走,送掖廷狱! ”钩弋夫人委曲而不解地边走边回头,希望皇帝能软下心来,不料听到武帝更无情地说“快走,你不能活了(原文: 趣行,女不得活)! ”钩弋夫人只能无望地死去.那一天,暴风扬尘,百性感伤。

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居然定立了一项制度: 立其子必杀其母.因此,后妃们都愿生公主、诸王,而不愿生太子.这项惨无人道的制度,断送了一个又一个年轻母亲的性命.文成帝李贵人,临死前给兄弟写信,托付后事,每写一句,都止不住捶胸恸哭.这项制度到孝文帝时才未再执行下去。

在后宫这个女性魅力、权术的竟技场,失落而暗自垂泪的女子无法尽数.有这样一个女人,她生下了皇子,皇子又被立为太子,后来又当上了皇帝.但她至死不能与儿子相认,儿子也不知道她就是母亲.她默默地死去.她,就是宋仁宗的母亲李宸妃。

李宸妃性格庄重寡言,生下仁宗后,宋真宗(仁宗父亲)刘皇后明目张胆地把仁宗夺为己子.李宸妃毫无办法,也无反抗之力.仁宗即位以后,刘皇后成为皇太后,李宸妃却杂处于先朝的嫔妃之中,没有人敢将真情透露给仁宗.仁宗对待“生母”刘太后至孝至敬,在盛大的节庆上,仁宗向太后再拜、双膝跪地,手捧酒杯向她祝寿.仁宗二十岁那年冬至,又要率百官为太后举行大型的祝寿礼,范仲淹上书,力陈此举不当,仁宗不听,大礼按计划举行。

李宸妃在仁宗即位后十年,默默地死去.刘太后要按普通宫女的礼仪治丧.在朝会上,丞相吕夷简要求丧礼应该从厚.刘太后急忙把仁宗引出殿外,独自坐在帘后,与吕夷简争执,她大怒道,“相公欲离间吾母子邪? ”

吕夷简从容答对,“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则丧礼宜从厚.”刘太后悟出道理,妥协了.李宸妃被用皇后礼殡殓.这件事仁宗未予以注意.到刘太后病危,仁宗竭尽全力保住太皇的生命,他下诏大赦囚犯,又下令全国的医生迅速前往京师,又令将太后曾贬谪的人升职,死者追复官位。

刘太后死后,燕王告诉仁宗: “陛下为李宸妃所生,妃死于非命.”震惊、悲痛、悔恨,仁宗为之心碎.他大哭不已,几日之间消瘦了许多.陷于哀痛之中的仁宗还下诏书自责.他为生母李宸妃迁葬,打开棺盖,仁宗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端详母亲的容貌.李宸妃因水银实棺,玉色如生.仁宗除了厚葬、改谥以外,无以表达对母亲的追念。

明光宗的生母王氏,既无宠,又多年不得见儿子一面.当光宗得知母亲病危,忙奔向母亲的住所,门紧闭着,光宗把门撞开,冲了进去.王氏数十年以泪洗面,双目已经失明.她手拉着儿子的衣服,哭着说,“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 ”然后含泪而终。

下页:七、皇后的隐情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