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历史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十四子胤禵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在继承康熙帝业的人选上,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十四子胤禵.胤禵是深得康熙赏识的.康熙五十七年,他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总领西北各路大兵,征伐新疆策妄阿拉布坦和西藏的策零敦多卜.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职位,因为这关系着清朝的半壁江山。

不唯如此,更重要的是胤禵是代父亲征,曾在太和殿行授大将军印的仪式.康熙的用意是很明显的,是为了提高胤禵的威信,使群臣心悦诚服,也为了让胤禵多些军事指挥经验,多些戎马生活的磨炼。

康熙曾亲口说: "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其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务,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

可见,十四子胤禵实则是皇太子的理想人选.是即位,还是篡位既然,立皇十四子胤禵,既有康熙赏识,又是众望所归,那么,皇四子胤禛的突然即位,就出乎意料之外了。

有人说,遗诏原文是: "传位十四阿哥胤祯(十四子胤禛在康熙末年叫胤祯)."而隆科多擅自篡改了遗诏,将"十四"改为"于四"将"胤祯"改为"胤禛",因而遗诏宣出来就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胤禛"了,使雍正得了天下。

也有人说,雍正初年,雍正寻找借口杀掉了隆科多和年羹尧,是因为隆、年二人是雍正篡位的主要同谋,雍正是杀人灭口.当然也有人认为,雍正即位是合法的,是理所当然的,理由如下:

(一)据《清世宗实录》载,遗诏于十一月十六日宣布.那天宣读的只是滿文本,用滿语宣读,在滿文中,不可能出现"十"字和"于"字、"祯"字与"禛"字近似.因此,所谓篡改遗诏,纯属无稽之谈。

(二)立太子本已是闹得滿城风雨,康熙年事已高,如真有意让十四子胤禵即位,应让他建功即回,又何必让他长期滞边,达四年之久,至死未归呢?

(三)《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临终之日,召集允祉、隆科多于榻前,说: "皇四子人品贵重,深省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四)胤禛的活动,也证明他正受着康熙的信任.十一月初九日,康熙命胤禛斋戒,代皇帝行南郊大祀.十三日,康熙将胤禛召至寝宫,改派镇国公吴尔占代行祭天.这一天,胤禛三次至康熙前问安.在斋戒期间,胤禛屡次被召,非同寻常。

(五)朝鲜《李朝实录》载,康熙病剧,解其头项挂念珠与胤禛曰: 此乃顺治帝临终时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这充分表明了康熙传位胤禛的意图了。

由此可见,雍正合法即位,本来就是康熙的用意.但这些论点多取材于正统史料.俗话说: "历史总是胜利者写的."当雍正以胜利者姿态登上宝座之后,我们就难保正史清白了.还有两种说法史学界还流行两种说法。

其一,康熙本来准备在十四子胤禵和四子胤禛中选一人继位,但一时无法确定.在康熙十三日病情急转直下时,他自知时光无多,仓促之间,必得选其一,他选中了四子胤禛。

其二,康熙本欲招十四子胤禵回京,不料病发突然,直到十三日无可挽回.康熙深知国不可一日无君,十四子由西宁赶回,最快得20 多天.而这20 多天,很可能酿成兄弟残杀、争夺皇位的惨剧.康熙绝不愿意让皇子互相残杀局面产生.再则,四子胤禛一向为人忠厚,远避权力之争,也深得康熙喜爱,于是,康熙也只好顺水推舟,就汤下面了。

孰是孰非?300 多年过去了,雍正即位始终是一个谜。

下页:吴越战争与西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