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科技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化合物的比重是不是固定的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被称为现代化学之父的拉瓦锡(1743~1794 年),給元素下了明确的定义,创立了物质不灭定律,奠定了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使分析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而且,在分析的实践过程中,他默认,化合物的组成取决于生成这种化合物时的条件(称为定量比例定律)。

首先明确地主张这种定量比例定律的是法国的弗灵契曼·痖普鲁斯脱(1755~1826 年),这是1799 年的事。

然而,当时化学界的权威克洛德·路易·释特洛(199~1822)对此大肆攻击.他在1803 年发表的《化学静力学论》中主张: 在两种物质产生化合反应时,其中化合物的比重不是固定的,它根据化合时的条件而发生变化.当然,普鲁斯脱进行了反击,在以后的八年里,在学术杂志上反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作为自己主张的根据,拜特洛列举了由于实验条件不同,化合物的组成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的事例.譬如,硫磺和铁的化合物硫化铁,锡和氧的化合物氧化锡等等。

但是,普鲁斯脱证明,拜特洛列举的化合物不是单纯的一种物质,而是两种化合物的混合.譬如硫化铁,是硫化铁(FeS)和硫化亚铁(FeS2)的混合物.由于条件不同,生成的硫化铁和硫化亚铁的比例也不同,因此,铁和硫总的平均比例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氧化锡也一样,它是氧化锡(SnO)和氧化亚锡(SnO2)的混合物。

普鲁斯脱还证明,为了把氧化锡进一步氧化使它化合生成氧化亚锡,需要使用一定量、即百分之21.3%的氧气.也就是说,它清楚地表明,组成的变化不是连续的,而是飞跃的。

他进而把这一研究扩展到了铜、镍、锑等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由于这些努力,他终于弄清,拜特洛的想法是一种误解,从而确立了定量比例定律.这个定律成了产生道尔顿原子论的坚实基础之一。

今天,已经成为我们一般常识的定量比例定律,就是在这种激烈的争论中诞生的。

但是,后来才知道,拜特洛研究的对象,与其说是化学的组成问题,不如说是关于化学平衡和质量作用的法则的问题.在否定拜特洛的学说的时候,也抹杀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因此,当重新开展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时,已是近50 年以后的事了。

下页:谁先发现微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