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医养生 < 传统文化 :当前
少言以养气,少思以养神
来源: 作者:

彭祖摄生养性论节选浅说

人体犹如一部机器,每个人都有自己机器的使用年限,在正常磨损的情况下,人们可以享其天年。《黄帝内经》中记载,上古时代人们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可见其体康寿长。到下古时期人们年过半百则衰,则是由于不知养神、养身,起居无节所致。
本章所举的“不远唾”,此处的“唾”是动词,是“咳吐”的含义,是指口中若有病理性的物质(如痰饮、涕、血或异常的唾液等)需要吐出时,不要很费力地远远吐出,以免不必要的耗气。从生理意义上讲,正常的唾液是肾水上承于舌下所分泌的体液精华,也称之为“金津玉液”。在中医诸多养生书籍中记载,将正常的唾液咽下,可以起到滋补肾水的作用。
古书说:“心之神发乎目,久视则伤心,肾之精发乎耳,久听则伤肾。”文中的“耳不极听,目不久视”都是举例说明养生的总纲在于节用自己的精气,其他诸如说话声音的高低、思虑的多少、心情的平和或起伏等都包含在其中。又老君说: 人的寿数,大致以一百年为极限。能够有节制的使用精神,对身体护养得当,则可以活到一千岁。这正像一盏油灯,使用小的灯芯还是大的灯芯,点燃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若能善加节用,自然能安享天年。
“坐不至疲,卧不及极”,虽然坐卧都是人体休息所必须的,但是“过犹不及”。现代生活中,长时间坐在电视、电脑前,或长期伏案工作、开车的人们,都易导致肌肉筋脉的疲劳;又卧床休息的时间过长,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全身气血的虚弱。《黄帝内经》曰: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坐卧时间过长,全身气血不能顺畅的流通,古谚: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以中医治疗“逸病”,是采用“逸则行之”的方法。华佗说: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平时若能注意劳逸结合,调养身心,便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疾病发生。
“先寒而后衣”,衣服在寒冷之前就注意添加,避免骤然受寒引起身体不适。由于老年人阳气虚弱,所以在冬季易患心肌梗塞、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因此冬季御寒保暖对于老人护养尤为重要。又现代的年轻女性,虽然在寒冷的天气,仍穿着很少,尤其是膝腿部的衣服单薄,导致现前或老年时易患各种关节疾病。
“先热而后解”,在炎热之前就减少衣服,否则因为汗出时毛孔张开,易受风邪侵袭,便导致头风疼痛、面瘫、偏身麻木等疾病。若已汗出,应避免吹风冲凉,尽快擦去汗液,更换内衣。
在饮食方面,不可过饱过饥,防止脾胃损伤。饮食规律虽然皆为人知,但并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诸多原因使饮食不能按时供给,脾胃的损伤在一点一滴的积累,等到疾病来临就为时已晚了。而暴饮暴食对身体的损伤尤其严重,导致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甚至急性胰腺炎等疾病,还可引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等,长期的不良后果是脾胃消化食物能力减弱,导致食积、肠胃气血运行受阻、瘀血出现,故而“食过则症块成疾”。

下页:立冬养生,潜藏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