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道学文选 < 传统文化 :当前
张嗣成:“从无而有”的宇宙观
来源: 作者:

张嗣成生活的时代,程朱理学已深入人心,成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潮流。这种情况在嗣成天师的著作中也留下了明显的印记。

首先,他用理学家常用的两个范畴——“理”与“气”来训释老子的“道”。他说:“道何形象强名之,说得分明说又非。无有有无相造化,只于理气究真机。”这是说,“道”的奥秘是很难说得分明的,但如果从“理”与“气”来研究它,就可以抓住“真机”。他又说:“道者何?理与气耳。因于无者,理;著于有者,气。有此理,道所以名;有此气,道所以形。理常于无而神,故自然而性,气常于有而空,故自然而命,天地万物无能违者。”在这里,嗣成天师明确用“理”与“气”来释道。在他看来,“道”既是“无”,又是“有”。而“理”与“气”恰好分别具“无”与“有”的特性。理者,“因于无”;气者,“著于有”。因而,“道”即“理与气耳”。由于“道”是“理”,所以“常于无而神”,由于“道”是“气”,所以“常于有而空”。既“无而神”,又“有而空”,这就加重了“道”的神秘色彩。使作为宇宙本体的“道”具有“神”和“空”的特性。

其次,张氏认为理先于气。“道”既是“理”,又是“气”,似乎具有理气相依的属性。但是,“理”与“气”又不是平列的,它们有先后之分。他说:“惟无有室,惟空有神,惟神有气,惟气有精。空气相入,实有不物,静以揽之,妙变汩汩。咦!上药三品:神、气、精,从无而有自然成。世间万物皆如此,不信神仙浪得名。”在这里,他提出了“无”、“空”、“神”、“气”、“精”等概念的相互关系即:无中有空,空中有神,神中有气,气中有精。至此,似乎还看不出“无”(理)与“有”(气)孰先孰后的问题。但是,继续读下去,我们就看到一句画龙点睛的话: “从无而有自然成”。明确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是遵循着“从无到有”的路线。“从无到有”,亦即从理而气,即先有理,后有气。肯定理在气先,这正是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朱熹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将张氏之言同朱熹之语相参照,不难发现他们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

下页:张嗣成:清静无为的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