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道学文选 < 传统文化 :当前
庄子之道:坚守仁之本义 虎狼亦为仁
来源: 作者:

商太宰荡问仁于庄子,庄子回答:“虎狼,仁也。夫子相亲,何为不仁!”又问至仁,庄子回答:“至仁无亲。”庄子擅长使用极其精简的篇幅,阐述深刻的思辨,表达严谨的逻辑。

商太宰荡问庄子什么是“仁”,庄子按照“仁”的本义作了回答。“仁”字的本义为“亲”,即有直系血缘的双亲。“仁”的这一本义,可以得到文字训诂及儒家、道家、法家多方面的认同。“仁”的这一本义后来被儒家向许多方面作了引申,引申到政治就成为“仁政”,引申到社会就成为“仁道”或“人道”,而由自己的双亲引申到其他人的双亲,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成为“爱人”。但是儒家的这种引申其实是独断的,它之所以成立是由于伦理而非逻辑上的支持。而且父子以血缘相亲,也并非人类所专有。它是整个生物界的普遍规则,现代生物学称之为“亲子关系”。商太宰荡问“仁”,按照儒家的标准,应该回答为“爱人”,但这却是不符合逻辑的独断。所以庄子按照“仁”的本义做了回答,坚守其本义,没有丝毫的逾越。

庄子以虎狼立论,犹如东郭子问道,庄子答以“在稊稗”、“在瓦甓”一样,是“极言之”的做法。虽然惊世骇俗,但逻辑上是严谨的。“仁”就是“亲”。既然“仁”就是指亲子关系,指父子相亲,那么许多具有亲子关系和父子相亲的生物就都符合“仁”。虎和狼虽然吃人,但虎和狼自己也是父子相亲,也都可以说是“仁”。虎狼与人与其他生物是并列的关系,而不是在本质上有所区别,所谓“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这在逻辑上和事实上都是成立的。儒家将亲子关系的“仁”推广到人类全体,推广为与整个社会都相关联的概念,同时又把其他生物所具有的“父子相亲”排除在外,这个规定是独断的。庄子说“虎狼仁也”,确乎是抓住了儒家仁学在逻辑上的这个缺陷,恰可以破除儒家以“爱人”为“仁”的独断。《庄子·外篇·天运》

下页:死生亦大 忘年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