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命龙虎宗正一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箓,领主江南诸道派。唐宋盛极一时的茅山宗由此失去了符箓三山主导地位。元兵南渡,皇室对龙虎宗更加尊宠礼遇,茅山宗重心日渐南移,“辅教大师”杜道坚别起炉鼎,力倡“皇道帝德”、“形神兼养”之义理,播迹江浙苏杭一带,为茅山宗在元代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杜道坚(1237-1318年)字处逸,自号南谷子,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人,西晋著名学者杜予之后,少有超凡脱俗之志,年十七辞母寄迹郡之天庆观,师事虚白陈元实。后入茅山,于山岩树林间结草为庵,为上清派第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所重,授其大洞经法,成为茅山宗的嫡传弟子。时丹阳谢道士玄风远播,法海傍沾,道坚不辞辛苦前去问道,受益匪浅。之后又拂袖远游,广交名士,“蓟丘李衍,吴兴赵孟,金华胡常孺,实与之游,执弟子礼”(任士林《松乡集》卷一《通玄观记》)咸淳(1265-1274年)中,因承宣使入内都知邓惟善引荐,南宋皇帝度宗赐其“辅教大师”称号,入住吴兴计筹山升玄报德观,此间道坚大兴玄学,制建清规,甚得道徒拥戴,声名日显。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南渡,城内军民惊慌失措,道坚不顾个人安危,冒矢石叩军门,亲自谒见太傅淮安忠武王伯颜,为民请命,披胆陈辞,以不杀无辜相请。忠武王接纳了他的建议,禁将士劫掠。江南平定后,伯颜偕道坚入觐元世祖,道坚一见世祖,便大谈当务之急在于求贤、养贤、用贤,此王道之法,正中世祖下怀,故被采纳。此后道坚多次诏对便殿,详陈治国安邦之策。忽必烈欲委其重职,道坚坚辞不就。诏乘传江南,访求有道之士,事毕还京。至元十七年(1280年)被玺书东还,奉诏护持杭州宗阳宫,纯真观,湖州升玄报德观。大德七年(1303年)授杭州路道录教门高士,奉旨改建披云庵为通玄观,主持杭州四圣延祥观。皇庆元年(1312年)成宗宣授“隆道冲真崇正真人”。依旧住持杭州崇阳宫,湖州计筹山之升玄极德观,通玄观,其间,道坚潜心著述,广搜道家经籍,传有弟子四十余人。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辞世,时年82岁。
杜道坚深研玄理,论道探玄,认为,天下万事万物已被《老子》包罗无遗。故称“道德五千余言,包络天地,玄同造化,君臣民物,罔不赅备”。又称“老圣之言,纪无始有始开天立极之道,太古上古皇道帝德之风,下至王之功,伯之力,见之五千文,囊括天人之道,上下几千百代,历历可推。”他也多折中儒道,以儒道之理与“天地同功”将帝王历史熏蒸于玄经,求经世之用。认为老子本柱下史,故援引《尚书》解老,又汇通《周易》、《道德经》,用邵康节《皇极经世书》注疏《老子》。著有《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关尹阐玄》、《文子缵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