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道家人物 < 传统文化 :当前
孙思邈:被后世尊奉药王
来源: 作者:

在中国道家史上,独以医学著称于世的道士,唯有孙思邈,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道家宫观里有“药王殿”,而遍及民间的有“药王庙”。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孙氏自幼聪颖好学,敏慧强记,他7岁时每天能背诵一千多字,人称圣童。孙思邈的家乡在长安附近,长安为秦汉时期的文化中心,在当时也是东西魏之间战争的后方,当时的战乱对其历史文化的破坏不大。在这种条件下,孙思邈有机会从小就博览群书。因自幼体弱多病,常请医生诊治,以致耗尽家资。因此他从青年时代就立志以医为业,用毕生精力从事医学研究,为民除病,因而刻苦研习岐黄之术。

到20岁左右,他已对医学有一定造诣并小有名气,所以“京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找他治疗。除医学书籍外,儒家、道家、佛家的典籍他也无所不读。到青年时代,孙氏已是个知识渊博,尤其精通儒家、道家并兼通佛学思想的颇有功底的学者了。公元579年即孙氏大约37岁以后,他以聪慧敏锐的头脑和相当渊博的知识看透了当时的统治集团之间相互勾心斗争、彼此倾轧杀戮的本质,加之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他鄙弃仕途,离开家乡,先后到长安以西稍偏南距长安600余里的太白山和长安以南200余里的终南山过了数十年的隐居生活。

孙思邈传世著作达七十七种,加上一些节本总八十六种。其中最著名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后世奉为医学圣典。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2年),《千金要方》流传到日本,视为国宝。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林亿奉诏修《千金要方》,刋布于世。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4年),郭思删节《千金要方》为《千金宝要方》,刻石于华州官署。明代宗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杨胜贤木刻本传世。明穆宗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刻《千金宝方》、《海土方》石碑于五台山。唐末,时人称五台山为“药王山”,并建“药王祠”。宋徽宗封孙思邈为“妙应真人”,明世宗定他为“先臣”,清顺治奉他为“神医”。此后,“药王孙思邈”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下页:吴筠:开道家内丹派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