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道家养生 < 传统文化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道家音乐的养生功效
来源: 作者: ( 字号:   )

道家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有其内在的哲学规律,那就是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在道家音乐中的表现和运用几乎贯穿于各个方面,道乐的产生是“阴阳者,动则有音声”,道乐的功能是“感物类,和阴阳,定四时五行”,道乐的制作需要“阴阳调”,若“阴阳不和”,则“音声难听”。而将曲调形式分为“阳韵”和“阴韵”,则是阴阳学说在道家音乐中的直接表现。就音乐的“形态”而言,还是《汉书·律历志》所说的“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黄帝内经》将五音纳入五行系统,指出“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别相应于“脾、肺、肝、心、肾”五脏,及“忧、悲、怒、喜、恐”等五类情志活动。如同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一样,从这角度说,五音六律是道家音乐的“形”。道家音乐的“音韵”、“韵律”具备传统医学的“形神”关系。形神关系是一种体用关系,形为体,神为用,表现在道家音乐上,是以五音六律为体,以韵为用的一种辨证关系。

道家音乐的养生作用,更多体现在心理修养上。道乐重修心,利用虚静的心理作用,辅以行气法,达到神凝气聚。修练过程中强调的虚静心理已含有审美因素。人的美感和被感知的美是超实用、超功利、超感官感觉的,而与人的虚静本性和纯任自然的心理状态相适应。道家音乐实践都贯穿着“存思”、“运心”、“鸣法”、“叩齿”、“咽气”、“变神”等内修法术,这些都是心理修养法术行为。以《澄清韵》为例,主要经文为“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冥洞清。大量玄玄也。”单从这诗意化的韵文即可感受到气象恢弘的意境,天地澄湛清寂的虚静的本质。再配之《澄清韵》的音律,起腔即用“商、羽、宫、清角”四音,散发出一种清虚淡雅的意韵,更加突出了此歌清雅闲适的情致。

音乐旋律发挥音声的特长,表达出修养身心所需要的特定感情状态,“远距离”地渲染养生修炼过程的基本心态。道乐的虚静柔和是由多种音乐要素的综合运动构成的。如旋律性格的偏柔偏静,邻音环绕的级进旋法,旋线的平滑柔和,轻微渐变的发展方式,节奏的自然适意,平静顺畅,速度力度的平衡自然等等。显然这种音乐使人的新陈代谢和心律减慢,心理紧张消除,身心完全放松,从而阻止热能和精神的耗散,对于心理节奏偏于紧张快速的现代人来说,这样的音乐正可起到平衡调节的作用,进而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能。

修道即是养生。这种心身修炼的道家音乐实践,也是人之生命体的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人同外部世界之间的一种精神性的交流、默契与融通。是心与身、灵与肉、体悟与操作的有机统一,由此不断开拓人的内部审美时空和外部审美时空,从而达到人与天谐、人与物谐的自由境界。这一包举天地人的博大审美观,从始点到终点,都围绕“虚静”这一主旨。于此,我们不仅找到了乐与道的密切联系,也在根本上看到了道乐区别于世俗音乐的本质所在。而道乐正在这一点上艺术地体现了道家重视自然,重视人的本真生命价值的世界观,它的生命科学意义也是具体展示于此。对于当代因过多追求外物而造成的各种社会病与心理病,以及对于当代文化与审美思潮的浮躁与单向性,以人为本的道家音乐无疑会有一定矫枉纠偏的良好作用。

下页:道家养生学的形成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